[拼音]:Luxun Yishu Xueyuan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和领导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后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1938年2月,由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并由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名,创立一所艺术学院、校址最初设在延安旧城北门外云梯山麓南侧,1939年8月迁至延安东郊桥儿沟。
“鲁艺”的专业设置,开始只有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系,后来增设了文学系;学习期限由半年改为三年,并改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学院还附属有“实验剧团”、“平剧团”。先后任院长的有康生、吴玉章、沙可夫、赵毅敏、周扬。分别担任过各系主任的有张庚、吕骥、江丰、蔡若虹、何其芳、陈荒煤、舒群等。茅盾、冼星海、齐燕铭、周立波、艾青、王朝闻、严文井等曾任教。各系研究室和附属剧团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如王大化、袁文殊、华君武、李焕之、孙犁、鲁藜、严辰等。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经过文艺整风运动,“鲁艺”在教学改革及创作实践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创作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大型新歌剧《白毛女》等体现文艺新方向的优秀作品。
1943年3月,“鲁艺”合并于延安大学,成为延大文艺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鲁艺”师生纷纷奔赴新解放区,并组成文艺工作团一团二团,分赴华北、东北开展工作。后来一团并入华北联大文学院,二团改建为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从1938年4 月到1945年11日,“鲁艺”在七年半的时间内,培养出各种专门人材685人,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后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战线上的专门人材和领导骨干。其中有:于蓝、丁毅、海默、马可、时乐蒙、刘炽、黄准、古元、彦涵、罗工柳、孔厥、康濯、黄钢、柯蓝、陆地、贺敬之、冯牧、陈涌、杨公骥、秦兆阳、华山、葛洛、丁毅、钟惦棐、贾芝、朱寨、胡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