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anzhou Shi
[外文]:Lanzhou Shi
甘肃省会,甘肃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2条横贯亚欧大陆铁路上的重镇,中国西北地区最大重工业城市,历史名城。位于陇中黄土高原西北部,陇海铁路西端终点,黄河流贯市区。辖5区及皋兰、榆中、永登3县。面积1.3086万平方公里,人口251.69万;其中市区面积1632平方公里,人口150.67万。兰州自古为西北地区军事重镇,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在今兰州旧城设立金城县,故有“金城”之称。西魏改名为子城县。后由于黄河兰州段的北移,县城迁至今兰州城南鼓楼巷一带。隋开皇八年(588)于子城县设置“兰州总管府”,兰州由此得名。此后历代王朝多在此设置兰州。中唐至北宋300年间,黄河不断北移,至宋元丰六年(1083)在兰州西南黄河之畔建新城,因该城建于形如大龟的红色砂岩上,故别称“龟城”。清康熙五年(1666)兰州始为甘肃省会。1941年设兰州市。
市区位于东西长35公里的黄河谷地中,南北介于皋兰山和九州台间,为宽2~8公里的河谷多级阶地和冲积平原,又称兰州盆地。盆地东西狭长,南北有高逾400米的黄土梁峁山地峙立,使兰州市区呈狭长带状分布于黄河谷地,主要交通线亦因之多呈东西向。兰州盆地深居内陆,海拔近1500米。日照强,空气干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温9.1℃,1月均温-6.9℃,极端最低温-21.7℃;7月均温22.2℃,极端最高温39.1℃。年降水量327毫米,属温带夏短冬长半干旱季风气候。由于盆地环山,风速小,常年多逆温现象,逆温层厚达500米,冬强夏弱,逆温层天气以秋、冬二季最多,冬季全天有逆温层的天气占70~90%。市区西部黄河诸大峡谷中,已建成刘家峡(见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及八盘峡3座水电站,且有西固热电站与窑街、阿干镇等煤矿,动力资源较丰。
兰州为中国重要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为主,还有电力、采煤、建筑材料、钢铁等部门。轻工业以棉、毛纺织、食品工业为主,其次有制革、造纸、医药等。兰州市功能分区较为明显:
(1)城关区。以机械、轻工、电子工业为主,且为全省文教和交通中心。
(2)七里河区。位于黄河南岸,是以机械、轻工、车辆修造等为主的工业区和铁路交通枢纽。南有阿干镇和铁冶的侏罗纪煤矿,为兰州最早开采的动力资源,有铁路专线直达。
(3)西固区。跨黄河南北两岸,是石油、化工综合基地。
(4)安宁区。位于黄河北岸,以机械、精密仪表工业为主,是仅次于城关的文教区。
(5)红古区。位于黄河八盘峡以西湟水北岸,有铁路专线直达市境最大产煤中心窑街煤矿、水泥厂及连城铝厂。
陇海、兰新、包兰、兰青铁路干线和兰新、西兰、兰银、兰青、甘川等主要公路干线均于兰州交汇。有80多条铁路专用线通向大型厂矿、电站。随欧亚大陆桥的建成,兰州又修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伸长式铁路枢纽,它东起兰州东站,西迄兰新铁路的河口南站,正线通车里程达60公里。市区黄河上有8座铁路、公路大桥,连同各支流洪沟共有大小桥梁78座,有“多桥城”之称。民航已有18条航线,与中国各大城市相连。
兰州近郊盛产优质蔬菜和瓜果。兰州醉瓜、白兰瓜、西瓜、冬果梨、百合、韭黄等弛名国内,被誉为“瓜果城”。“兰州水烟”远销南洋各地。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盆地)工程建成后,可灌溉农田5.73万公顷。
兰州是中国科学文化中心之一。有中国科学院的冰川冻土、沙漠、地质、高原大气物理、近代物理、化学物理等研究所及省属研究单位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城郊名胜古迹有黄河北岸的汉金城关与明长城遗址,九州台及白塔公园;河南岸有秦长城、兰州旧城遗址和五泉山公园。在皋兰山山村公园与五泉山公园之间有长1258米的旅游客运索道。
市属永登县年产鲜玫瑰花约2000吨,年产精油约0.5吨,占中国产量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