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郑国渠首遗址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首遗址—美人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首遗址—美人浴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地处泾河北岸,北仲山西麓,距泾阳县城约25千米。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所修水利工程,因由郑国主持修建而得名。作为政治阴谋而出台的郑国渠,居然“为秦建万世之功”。1996年11月,郑国渠首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246年,韩国行“疲秦”之计,派遣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劝说秦王开凿泾水,兴修水渠,以此来消耗秦国的物力人力,阻止其扩张。结果,秦国用十年时间建成引水灌溉水渠,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郑国渠顺应北仲山南麓地势,引泾水向东伸展,经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而接洛水,全长约150千米,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郑国渠首遗址处保留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为当年泾水入口处,每个暗洞宽约3米,深约2米,南边洞口处还发现有白灰砌石的痕迹。

三个入口处汇成地下干渠。干渠向东南延伸至70余米处,地面自西北向东南直线排列着七个砾石正方形大坑,每坑间隔约为30米。

七个大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即所谓“井渠”。“井渠”多为拱形,使渠壁不易崩塌。井渠在地下开掘时,为辨别方向,必须隔一段凿一井作为标尺,这就形成了大坑。七个大坑直线排列,俗称“龙眼”或“天窗”。

从泾水入口处至灌溉干渠,修有引水渠堤。堤宽15米,高3米,长达12千米。现今泾阳县王桥镇船头村泾河东岸上,仍保留有引水渠故道遗址。

总干渠上还筑有退水渠,宽度与引水渠基本相当,其用途相当于现代水利工程的溢洪道。

郑国渠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自秦以后2000余年中,历朝历代兴修引泾灌溉工程达百余次,大型工程就有十多次。汉代白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及民国泾惠渠的渠首均选在郑国渠首遗址附近区域。

在这个不足10平方千米的三角区域内,密布着古渠口13处,古渠坝26段,以及大量水利建筑遗址和水利碑石文物,可谓是一座天然水利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