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石燕

概况

异名:石燕子(《圣惠方》),燕子石(《云南省中药咀片炮制规范》),燕儿石(《四川中药材标准》)。

基源:为古生代腕足动物门石燕科Spiriferidae动物石燕的化石。

原古生物 中华弓石燕Cyrtiospirifer sinensis(Graban)或弓石燕Cyrtiospiriter sp.

此外,穷房贝科动物肥厚秃咀贝Leiorhynchus obesus Graban。弱褶透咀贝Leiorhynchus tenuiplicatus Chen。克拉克贝科动物波罗扬子贝Yangtzeella poloi(Martelli)或全形贝科动物直脊裂线贝 Schizophoria orthambcmta Chen.。裂线贝Schizophoria sp.的化石,在四川省也同样使用。

历史:石燕始载于《唐本草》。李勣曰:“石燕出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苏恭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一带)西北一十五里土岗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坚重如石也。”苏颂曰:“祁阳县江畔沙滩上有之。或云:生洞中,凝僵似石者佳。”按当时已知其为化石。到明代李时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有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按所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并参考《证类本草》所附的永州石燕图,及《纲目》中零陵石燕附图,说明当时石燕不只一种,但个体均不大,认为与中华弓石燕相吻合,为石燕主要基源。近年有人对湖南衡阳(祁阳原属衡阳地区)和邵阳两地的药材进行了收集和鉴定,石燕科计四属:即弓石燕属Cyrtospirifer Halivkin、穹石燕属Cyrtiopsis Graban、帐幕石燕属Tenticospirifer Tien及平石燕属Platyspirifer Gr.共13种石燕的化石;并认为除上述石燕来源外,穹石燕属戴维逊穹石燕Cyrtiopsis davidsoni Gr.亦为药用石燕的正品。有人调查、鉴定、浙江省石燕商品主为毕里查弓石燕Cyrtiospirifer pellizzariformis。亦有人对石燕的化学成分及微量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产地 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采得后洗净泥土。药材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江西等地。

鉴别:本品略呈肾脏形而扁,长2~3cm,宽1.5~4cm,厚1~2cm;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中央隆起,具银杏叶般的纹理,一面在隆起的中部有一纵沟,一端较细,向另端逐渐展开,细端向下略弯曲作鸟喙状,在其下面有一条横沟通向两侧。质坚如石,不易破碎,断面青灰色至棕色,或部分为白色碎石堆集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加工炮制:常见的炮制品有石燕、煅石燕和醋石燕。 ①石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碎或捣。 ②煅石燕 取净石燕,捣碎,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的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冷,研成细粉。 ③醋石燕 取净石燕,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投入醋中淬酥取出,干燥,研细。每石燕100kg,用醋30kg。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性质

主要为碳酸钙、还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95。

药性

性味:咸,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本草品汇精要》:“淡,凉。” ③《纲目》:“甘,凉。” ④《医林纂要》:“咸、辛,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主治: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①《唐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 ②《本草拾遗》:“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饮之。” ③《医学入门》:“偏治年久肠风痔漏,煮汁饮之。” ④《纲目》:“疗眼目障翳。” ⑤《玉楸药解》:“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 ⑥《医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风去瘀。”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便不利,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磨汁。外用:水磨点眼。

使用注意:体虚,内无湿热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石燕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砂石淋:石燕(烧令通赤,水中淬1~2次,捣研不飞,焙干)、滑石、石韦(去毛)、瞿麦穗各30g。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食前瞿麦、灯芯煎汤送下,日2~3次。 ②《太平圣惠方》:“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份。为末,每服3g,葱白汤调下。” ③《纲目》:“牢牙止痛:石燕3对(火煅醋淬7次),青盐、乳香各30g,细辛15g。为末揩之,荆芥汤漱口。一方去乳香、细辛,加麝香。” ④石燕丹(《眼科龙木论》)治冰瑕翳,外障诸翳,风热暴痛:炉甘石(入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至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使炉甘石如松花色)120g,硼砂(铜勺用水煮干)、石燕、琥珀、朱砂各取净末4.5g,鹰屎白(或以白丁香代)、冰片、麝香各0.5g。为极细末,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 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小儿疳积:青矾120g,石燕(研末)、海蛤粉各30g。将青矾晒干后,放入耐火罐内,红火煅,煅至无硫黄气味为度,即将罐取出,放于砖或瓦上,待冷取出煅好之药粉研为末。以青矾末和石燕末、海蛤粉混合,用猪肝汤或白糖汤调服(如有感冒不用猪肝汤),每次服量为1.5g,1日3次。”

单方应用:①《简要济众方》:“治小便淋痛:石燕子7枚(捣黍米大),新桑根白皮90g(锉)。拌匀,分作7贴。每贴用水200ml,煎7分,空腹、午前各1服。” ②《徐氏家传方》:“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1枚。磨水服。” ③《小儿卫生总微方论》:“治伤寒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石燕火煅为末。葱白汤调下0.4g。” ④《灵苑方》:“治久患肠风痔漏,一二十年不瘥,面色虚黄,饮食无味,患脏腑损伤,多患泄泻,暑月常泻不止,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候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瘥:用石燕温水磨服。若欲作散,须研细,水飞过取白汁如米泔者,澄,去水,曝干。每服1.5~3g,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 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倒睫(倒睫兼有睑内翻的,应行手术矫正):石燕子。将倒睫拔去,以石燕子磨水点毛囊处。或以黄连3g,煎水洗眼后,拔睫,再点。” ⑥《陕西中医验方编》:“治赤白带下:石燕子60g(煅),研为细末。每服9g,用糖开水送服。”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石燕性凉,乃利窍行湿热之物。宋人修《本草》,以食钟乳禽石燕,混收入此石燕下,故世俗误传此石能助阳,不知其正相反也。又云,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不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一种是钟乳穴中石燕,似蝙蝠者,食乳汁能飞,乃禽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