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血竭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异名:海腊(侯宁波《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基源: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柬埔寨龙血树、长花龙血树的含脂木质、经提取而得的树脂,和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和树干中的树脂。龙血树属全世界约150种,中国约5种。黄藤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仅有1种。
原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Pleomele carnbodiana(Gagnep.)Merr.et Chun],又名剑叶木、乌猿蔗、山铁树(《中药大辞典》)。长花龙血树Dracaena angustifolia Roxb.,又名龙血树、竹木参(广西)。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1.(Calamus draco Willd.),又名渴留(《唐本草》)。
历史:《唐本草》载有麒麟竭。苏颂谓:“木高数丈……。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李时珍谓:“此物如干血,故谓之血竭,”“采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多出大食国。”据上述记载,古代所用血竭可能是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的红色树脂。至于棕榈科黄藤属植物果实中的红色树指,因前者供不应求而补充于市场,同样认为是血竭的正品。至于长花龙血树的树脂是近年来广西新发掘的,也可作为血竭使用。
形态:柬埔寨龙血树为常绿乔木,高达15m,茎粗达1m左右,分枝多,树冠卵形,树皮灰白色,光滑,老干树皮灰褐色,有细的纵裂纹,常呈片状剥离,木材受伤部位因树脂积累而呈深红褐色,幼枝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丛生于枝顶,叶片薄草质,剑形,扁平,长30-40cm,宽1.5~3cm,边缘膜质,光滑无毛,叶脉直出,叶片基部略扩大而抱茎,近叶基处有少量红色液汁溢出圆锥花序顶生,松散,满布于整个树冠分枝的上部,花序轴长达40cm,密被刚毛;花梗长约0.5cm,具小苞片;花被片6,下部合生成浅筒状,裂片长约0.8cm,外面被毛,乳白色;花药背着;子房上位,3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时桔黄色。种子大如豌豆。花期3月,果熟期7~8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08页.427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长在林中或载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
长花龙血树为小灌木,高1~4m,单1或分枝,树皮灰色,留有环状叶痕。叶厚纸质,宽条形至倒针状矩圆形,集生于茎顶,长10~35cm,宽1~5.5cm,基部扩大抱茎似鞘,近基部较狭,中脉在背部明显。圆锥花序大型,顶生,长达60cm;花白色,芳香,1~3朵簇生;花梗长3~6mm,顶端具关节;花被片6,长22~25mm,基部与子房合生似小柄,花冠的1/3合生成筒;雄蕊6,花丝丝状,着生于花被片的近基部,稍短于花被片。浆果黄色,球形或2裂。生长在林中;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东南部。(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46页.图7921)
麒麟竭为多年生常绿藤本,长10~20m,茎被叶鞘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茎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花单性异株;花被片6,黄色,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形,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为卵状球形,直径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赤褐色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粒。生长在山地密林中,中国台湾和广东有种植。(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26页.1858条图)
生药采集:采取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取果实捣烂,置布袋内,榨取树脂,然后煎熬成糖浆状,冷却凝固成块状。亦有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而成。
麒麟血竭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国产血竭产于海南、云南。
鉴别
性状:血竭商品因来源而分为以下几种:
进口加工血竭(手牌、皇冠牌)略呈扁圆四方形,直径6~8cm,厚约4cm,重250~280g,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有光泽,常有因磨擦而成的红粉,底部平圆,顶端有包扎成型时所成的纵折纹,体坚,质脆易碎,比重约1.2;破碎面黑红色,光亮,研粉则为血红色。无臭,味淡。
进口原装血竭呈扁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红褐色、红色、砖红色,体轻重不一,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有时可见杂质。无臭,味淡,口嚼不溶。
国产血竭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精制品呈片状,表面紫色,具光泽,局部有红色粉尘粘附,质硬,易碎,断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气无,味微涩,嚼之有粘牙感。本品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易溶于乙醇、二硫化碳、氯仿及碱液中。
均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有苯甲酸香气者为佳。
显微 粉末:以水或稀甘油装片观察:全为不规则块状或团块状的树脂,大小不等。大团块紫红色、朱红色、淡金黄色或淡棕黄色,微透明,略呈晶形,边缘不整齐,表面可见不规则形裂纹或扭曲短条纹;小团块棕褐色,不透明,扭曲状,相互集聚成团。此外,尚可见极少数不定形的无色透明晶块。(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手册》.第2卷.50页A)
理化:①血竭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0.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种,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血竭素、黄烷醇适量,制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以血竭素、黄烷醇为到照。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1A) 2)取树样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加稀盐酸5ml,混匀,析出棕黄色沉淀,放置后,逐渐凝成棕黑色树脂状物,取树脂状物,用稀盐酸10m1分次充分洗涤,弃去洗液,加20%氢氧化钾溶液10ml,研磨,加氯仿5ml,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氯仿层红色.分取氯仿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血竭红素对照品,加适量氯仿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以血竭红素为对照。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的橙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1B) 3)取样品粉末约1g,加新制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1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加水15ml,蒸去乙醇,水溶液用稀盐酸酸化,加水15ml及沸石数粒,小火蒸馏,收集馏液约20ml,加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蒸去乙醚,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苯甲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以苯甲酸为对照。展开,晾干,喷以0.1%甲红乙醇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1C) ②商品血竭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醚-甲醇(1∶1)的混合液浸渍,浸出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开后,可见到8个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尚可见到又一个灰绿色斑点。《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2) 2)取样品粉末适量,加入乙醚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为展开剂,展开后,置可见光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3) ③真伪血竭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醚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置常光下检视,血竭显3个橙色斑点,伪品血竭显一个黄橙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6) 2)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醚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正己烷(8∶2)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7A) 取样品粉末适量,按“1)、2)”项下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7B) ④血竭的热微量转移薄层色谱 将样品粉末装入铝箔卷成的细筒,加一粒含水分子筛,置加热管内,于200~225℃加热60~90秒,样品的成分即可转至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苯-甲醇(75.25.5)为展开剂,展开2次,用茴香醛试剂喷雾后,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3-1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敲成小开块,或研成细粉。
贮藏:置阳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为树脂酯(C6H5CO.CH2CO.OC8H9O)及血竭树脂鞣醇(Dracoresinotannol)的混合物,57%~82%;另含无定形的血竭白素(Dracoalben)约2.5%、黄色血竭树脂烃(Dracoresene)约14%、不溶性树脂0.3%、植物性渣滓18.4%、赭朴吩(Phlobaphen)约0.03%、灰分8.3%[1-3]。
参考文献[1] 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1集,1958:284。[2] 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560。[3] Dictionary of Applied,chemistry.Vol 4.1946;4:55。
药理①抗凝作用 本品水提取液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30%水提取液0.3ml/kgiv、0.6ml/kg ip、0.3和0.6ml/kg sc,对家兔动静脉旁路循环的血栓重量,均能显著减轻,随剂量增加而效果增强[1]。血竭水提取液0.5g/(kg.d)im于家兔连续21d,能降低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增快血小板电泳速度,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血竭水提取液在试管内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生理盐水比较,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87.16%[2]。但有报道,10%血竭注射液2ml/kgim于家兔,血浆纤溶活性变化不明显,而血浆粘稠度却显著升高,认为血竭的作用与其它活血化瘀药不同[3]。 ②抗菌作用 本品的1.2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血竭树脂提取物在体外对金葡球菌和耻垢分枝杆菌有抗菌活性[5]。广西产血竭在10种常见细菌中对金葡球菌、白喉杆菌和5种常见表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 ③抗炎作用 广西产血竭10%混悬剂2g/(kg.d)ig,连续7d,对小鼠鼠耳二甲苯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炎耳片重量显著减轻。20%混悬剂涂布家兔左腿烫伤部位,每日2次,连续8d,与对照组比,炎症面积显著缩小,具有减少脓性分泌物、加速创口愈合效果[6]。 ④其它作用 25%血竭水提取液0.1~0.15rnl/10gip,能提高鼠在减压缺氧环境下的存活率[1]。10%血竭注射液2ml/kg im,使家兔肝糖元含量降低,肝内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并能提高免疫球蛋白IgG和IgA[3]。
毒性:血竭水提取液小鼠ip的LD50为237g/kg(153~336g/kg)[1]。长期毒性试验,广西产血竭1,5g/kg或3g/kgig,未引起家兔的病理改变,对红细胞、白细胞的生长及肝、肾功能未见损害[6]。
参考文献[1]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1;(2):18。[2] 山西医药 1983;(4):193。[3]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1;(2):24。[4]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5]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4;(3):51。[6] 广西中医药 1986;9(6):33。
药性性味:甘、咸,平。 ①《雷公炮炙论》:“微咸、甘。” ②《唐本草》:“甘、咸,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辛、咸,气平,有小毒。”
归经:入心、肝经。
功效: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主治:跌打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④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⑤《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瘛疭。”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
使用注意:①《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蒲黄,外敷止血。 ②配枯矾或儿茶止痛敛创口。 ③配乳香、没药,治瘀肿疼痛。 ④配续断、骨碎补,治跌打骨折。 ⑤配瓜蒌、薤白,治心痛。
方选和验方: ①麒麟血散(《圣惠方》)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30g,没药30g,当归30g,白芷60g,赤芍药30g,桂心30g。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6g,日3~4服。 ②《摘元方》:“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30g。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 ③血竭散(《博济方》)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血竭(炒)8g,大枣20个(烧为灰),干地黄16g(别为末),均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 ④血竭散(《圣济总录》)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30g,铅丹15g。(炒紫色)捣研为散,先用盐汤洗疮后贴之。 ⑤《医林集要》:“治鼻衄:血竭、蒲黄等份,为末,吹之。” ⑥血竭散(《杂病源流犀烛》)治皮骨破折:血竭120g,大黄36g,自然铜(醋段)6g。为末,姜汁调涂。 ⑦血竭散(《证治准绳》)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血竭、没药各等份为细末,每服6g,用童便与好酒煎沸,待温调药末下。 ⑧《圣惠方》:“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30g,硫黄30g(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3g。” ⑨七厘散(《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治跌打伤,骨折,瘀血作痛或血流不止:血竭30g,麝香、冰片各0.36g,乳香、没药、红花各4.5g,朱砂3.6g,儿茶7.2g。均为极细末和匀,收贮瓷瓶,封口贮存。每服0.21g,酒冲服;或外用烧酒调敷,孕妇慎用。
单方应用:①血竭散(《朱氏集验方》)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 ②血竭散(《杨氏家藏方》)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炒。 ③《医林集要》:“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骐麟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骐麟竭,甘主补,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致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苏恭主心腹卒痛;李珣以之治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者,诚为此耳。” ③张璐《本经逢原》:“血竭,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调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