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砒霜

概况

基源:为砒石经加热升华制得的三氧化二砷纯品。

历史:砒霜最早载入《开宝本草》,并谓:“砒霜:疗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不可久服,伤人。”但对砒霜的制法不可考。后来《本草衍义》较详记载了其制法。李时珍在砒石条提到了砒霜,谓:“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熟砒霜以白色者为佳”。又曰:“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说明了砒霜来之砒石、质纯色白、毒性剧烈等特征与现今砒霜一致。

产地 主产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亦产。

生药

鉴别:砒霜 呈块片状或粉末状,白色。体重,无臭。露置空气中不变化。砒霜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生蒜臭。

加工炮制:将砒石敲碎,放入阳城罐内,用铁碗底盖住罐口,碗和罐接触处的隙缝,用棉纸湿封后,再用石膏粉(或粘土)封固,铁碗内装满凉水,将罐置炉上用文火烧2~3小时,使升华物附着在碗底部,然后揭开取下,并倒掉阳城罐的残渣,将升华物再入罐内,照上法反复烧炼2~3次,便得纯净的三氧化二砷,即为砒霜。

贮藏:参见“砒石”条。

化学性质

参见“砒石”条。

药理

参见“砒石”条。

药性

性味:辛、酸,热。有毒。 ①《开宝本草》:“苦、酸,有毒。” ②《玉楸药解》:“辛,热。大毒。”

归经:《玉楸药解》:“脾、肺、肝经。”

功效:劫痰截疟,蚀痈疽腐肉,杀虫,枯痔。

主治:寒痰哮喘,久疟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 ②《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 ③《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 ④《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 ⑤《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齁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03~0.015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内服需经特殊处理,不能持续服用。肝肾功能不良,体质虚弱者忌用,孕妇禁用。 ①《本草品汇精要》:“畏绿豆、冷水、醋。” ②《本草蒙筌》:“畏羊血。” ③《医学折衷》:“大伤胸气,脾胃虚者,切宜戒之。”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赤水玄珠》:“治哮喘:砒霜、面、海螵蛸各3g。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0.04g,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 ②龙骨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口疳,走马牙疳:砒霜、蟾酥各150mg,粉霜1.5g,龙骨3g,铅粉4.5g,冰片75mg。上药先研砒、粉极细,次入龙骨再研,又次入铅粉等同研。每用少许敷之。 ③砒霜膏(《太平圣惠方》)治久恶疮:砒霜0.3g(细研),附子0.3g(末),苦参0.3g(末),硫黄0.3g(细研),蜡0.3g。用麻油60g煎,油熟下蜡,次下药末,和令匀成膏。每用,先用蒴藋、柳枝煎汤洗疮,拭干,日二涂之。 ④砒霜散(《太平圣惠方》)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差:砒霜0.3g,硫黄0.9g,密陀僧0.9g,腻粉0.6g。上药细研为末,癣干即以生油调涂,若癣湿,即用药末掺之。

医药家论述

①寇宗奭《本草衍义》:“砒霜,疟家或用,才过剂,则吐泻兼作,须浓研绿豆汁,仍兼冷水饮。” ②徐彦纯《医学折衷》:“疟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药,《本草》谓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盖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也。”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砒霜,禀火之毒气,复经煅炼,《开宝本草》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大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 ④张璐《本经逢原》:“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胜金丹用之无不应者。枯痔散与白矾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热毒之性以枯歹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