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huizhuyi Geming
[外文]:socialist revolution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群众,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必然性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决定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大机器工业为物质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庞大的社会产品依然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性与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它表现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和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它表明以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要求消灭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质前提,并使革命的无产阶级──旧社会的掘墓人日益壮大,从而使革命日益成熟。但是,资产阶级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动员旧社会的一切力量,依靠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千方百计地维护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无产阶级必须进行革命斗争,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它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特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以往历史上发生过的革命有本质的区别:
(1)历史上的一切革命都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去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以一种剥削关系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要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见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历史上的革命都是在新的私有制生产关系业已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和形成之后发生的,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使这个政权适合于业已开始形成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公有制生产关系,不可能在原先的私有制社会内部产生,革命开始时并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于夺取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来改造旧经济和组织新的社会主义经济。
(3)历史上的革命都是以一个新的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去代替原有的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因而它无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革命则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它要建立的是用以镇压剥削者的无产阶级专政,为此它必须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
(4)历史上的革命,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来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对于为剥削制度服务的旧的意识形态,不需要进行根本的改造,而只改造其中不利于新的剥削制度的成份。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要同传统的私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而它必然要同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并建立与崭新的公有制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述各个方面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历史上的革命都是以夺取政权而告终,然而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只不过是象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69页)。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首先是由K.马克思、F.恩格斯提出并加以论证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导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出了科学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832页)。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具体条件,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无产阶级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首先发生,并且认为只有在一切先进的或者至少大部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同时发动的情况下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时期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与此同时,由于世界上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都发展到空前尖锐化的程度,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不可避免。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几个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即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获得胜利的新原理,并亲自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找出了它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同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在国内,就是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50页)。中国革命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一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武装斗争,通过先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条件,指出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另一方面又替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同前,第2卷,第627页),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避开资本主义的前途、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1949年,人民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此后,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参考书目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列宁:《论欧洲联邦的口号》,《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