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把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人间复杂感情自然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高雅深邃的意境,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在“月相的变化”一节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古诗词和月相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推测诗词中月相出现的时间和方位,不仅能达到巩固月相变化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古诗人情怀,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下面从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选撷四首,予以分析。 1、唐诗:代赠 李双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诗中描写了一位青年女子黄昏时分信步走到楼头,远眺意中人是否如期来会。但见弯月如钩,杳无人影。记起楼梯已经折断,喻指爱情受阻,情人不能来此相会,连楼前的芭蕉树和丁香花都结而不展,不禁黯然神伤,哀愁绵绵。诗中的“春风”指明时间,“如钩”指明月相。试问,诗中描写的月相是什么?出现在农历初几?从“月如钩”可知为娥眉月,根据“黄昏”出现,可推知为初三、四的娥眉新月。而二十六、七的娥眉月是残月,出现在黎明之前,显然不符合诗中“黄昏”时刻。 2、唐诗: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夜泊枫桥,面对江枫边点点渔火难以入眠,突然月亮西沉,一片黑暗,繁星满天,乌鸦受惊啼叫。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悠扬的撞钟声传到客船上,正是夜半时分。引导学生抓住“月落”和“夜半”四个字进行判断:月相是上弦月,但月落时方位在西边地平线上,日期是农历初七、八。此时半个月亮正高悬南方最高处,弦在左,弓背向右,朝向西天的太阳,随着夜色渐浓,弦月也逐渐偏西,至月落地平线的时候,太阳正在地下最深处,恰为“夜半”时分,这就是诗中描写的情景。 3、宋词: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有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片写一对恋人去年元夜黄昏之约,不去灯明人杂的花市,而是来到月影婆娑的树前,可谓花前月下,情意绵绵。下片笔锋一转,一年后的今天,景物依旧,而人已天各一方,思念情深,伤感泪下。试问:诗中描写的月相是什么?出现在天空哪个方位?日期又是几月几日?这三个问题可以从“月上”、“黄昏”、“元夜”六字中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月上”是指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黄昏”表明太阳已从西边下山。月亮、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元夜”即一月十五,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时。望月初升之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柳梢头上,圆圆的月亮最为美丽动人,皓月当空,银辉洒地。正是花好月圆之时,睹物思情,叫人怎不思绪缠绵。 4、宋词:鱼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诗中写尽离别伤感之意:深秋雨歇,长亭饯别,恋人登舟远去,而自己只影孤单,难奈寂寞清冷,无人可以诉说。最为精采的就是有关月相的那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名家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千古传唱。寥寥数语,宛如一幅清新而略带悲凉的画卷,晨光未露,河岸清冷,微风吹拂,柳丝摇曳,一钩残月低挂在东边。日期应为农历月末。月相为娥眉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