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听宫穴的作用 | 听宫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1. 听宫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的皇家必学武功, 大理段氏的武功传世绝学,亦是“南帝”一灯大师的专擅指法,是西毒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的无上秒术。但使用一阳指极耗精神,是以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虹猫仗剑走天涯》)

总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一品境界的一阳指乃是习得“六脉神剑”的基础。

一阳指也是大理段氏一脉中最高武学“六脉神剑”的入门功夫,所谓六脉神剑,不过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罢了。

《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阳主生发,少阳为阳气初生,其脏应肝,五行应木,其时应春,春之一阳初生,生机乃发,万物于生,一阳初始而生生不息。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发,实乃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故小说中一灯大师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

其实说穿了就是一门高级的点穴功夫。

而六脉神剑就不同了。 “六脉神剑”乃大理段氏一脉中的最高武学,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做架简单,功效卓著,感应强烈,均为首屈一指。久习可得奇效。达到指剑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无形的剑。无论是横扫或虚指,均可伤敌。 在此载出其功中之初级部伤,非内功,但其运用人体自然采收气能力,可迅速开发人体潜能。治病疗疾,增长人体内力及耐力,亦为内功打下深厚基础。[编辑本段]【招式】

功架一:颤气。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静中进行。两手前提至体前与肩平,两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气,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与拇指尖相对,但不相接,呼气时微颤双手,每习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气。马步,双手平胸,手心向胸,打开左手,使右手与左手成拉弓姿势。再变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手指只伸拇、复、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正眼平视,双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天,手指夹向后,伸中、食、拇三指,双手向两侧下移,同时收气,至肩平再上移,呼气,重返头顶,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开指向后,接着呼气,上身前府,腰腿均尽力直,手向下移动,使手心向地面,手指不变。再两手从两侧上抬,至与肩平时吸满气,呼气时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气。直身,双手上举,五指向天,划园,先顺时针方向,次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六:收气。俯身,双手下垂,五指向地,划园,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七:收气。直身,双手前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八:收气。直身,双手侧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九:收气。直身,双手向后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十:划气。直身,双手上托,至头顶相对,五指成虚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面上,下移双手,指不动,至移至腹前时,气吸满,加乎尽浊气,开始缓慢呼吸。意念依次宁双脚涌泉,头顶百会,大腿风市,胸口膻中,最后意守丹田,想着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下面的十个架专习力功

穴指:虚步站立好后,呼气,如左脚在前则从右手二指向左脚尖前端疾点,但需注意手臂放松。每次习72次呼吸后,换脚行动如数。

拿手:马步站立,双手前伸,掌心向灭,虚抓一次后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虚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气时二指疾点向所伸之腿侧,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后伸,则以右手之二指疾点向后左腿根边。如此做72次。

甩脚:直立,提左脚,尽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时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换腿行动。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墙,身体后退,然后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撑起身体,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时亦不费力时改为俯地做,亦无吃力之感,则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时功成。

拉架:以身体躺在两凳上,只许头脚有落,其他部位均虚,手放于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练,感气竭止。日久可加重物于腹背。

倒架:即倒立,气竭止。

虚指:挂重物于梁上,或沙袋、或铁锤、或铁球,以手指点击使之摇动,再以指抵挡,日久指力可佳。则挂棉球,以指虚点,棉球摇晃佳,再后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剧烈摇动时,则改为遥点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练习集气、破气。 常时以手指末点水、沙、铁沙、木板、墙壁等物。 或可常空弹五指,一般做72次一组。

本功尚有阴功习法,暂不述。阴功成后可伤人不知,本功习成,可遥指伤敌并可使用指横扫敌者,令人生威。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气剑打出明眼。习练本功非常劳累,功后习静功并擦热双手摩全身骨节,轻扭腰。

六 脉 神 剑 这是中级阶段的几个架,以为进一步练习。 收气秘诀 收气法架。由于脉轮内功的练习,人休内部经络得已很快开通,则采气很易了。

现将主要方法述于下:本派所采之精,主要为天之精,即日、月、星、云、雾,变之精,即风、雨、雷、电,地之精,即霜、露、花、树、气乃地阴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项很故一般习功者最好只采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气即可。采其它的精气没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习者小心。

收气方法有十一种之多,除以双手收气之外,尚有穴位收气,全身收气,目耳收气,口鼻收气,毛孔贯气,病灶收气,双合收气以及两种器械收气法。

这里介绍双手收气。 意念所需收之精气向已靠拢,在身体四周笼罩成一个雾状精团。伸双手向上,顺逆划圈各3次,意想精气成旋状。吸气时想精气旋转而入两手,呼气时意想气由双手出。本法不一定从劳宫入,只需想着从手掌出入即可。

破气秘诀 破气法架:本法主要习内气的外出入,使得内力得以外出,达凭空打人之力。现介绍其几个基本法:直身站立,双脚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五指伸直在肩上屈两肘,使两手拿包成个园,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气时气上升至右臂,从指出,沿两手指之间意想中的线由左手指尖进入左手,随呼气下降沿肩过吸气再上,如此循环,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后,再在意念的基础上在两手之间多加个圈,使气的运行路成“8”字形。

破气法架第二:这个方法比较重要,但没有功力基础容易出错,故习者鉴之。站立姿势同上,两手先自然垂直于体侧。顺式呼吸,收气时意想脐中发出一股力在腰间旋转,呼气时口呼“嘿”声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门开始向左旋再向右这个方向旋转的力随呼气上升至肩,经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冲出。如此习三个次法后,习右手。 回气秘诀 这里介绍简单的回气法,也要等内功深厚时方可习。

回气法架见于下: 盘坐式,身正头直,两手上下相对于胸前,手心相对。呼气时意念内气由劳功冲出达于两手之间。吸气时两手互后,意念内气因收到挤压返冲回两手臂,一直冲到两肩。

本功循环习练五次,即需平气一次,即意引内气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后再接练上法。日习五个五次。 本法在六脉神剑一功中极其重要。因六脉神剑功法后阶段是集气要诀,习者如不习此功,会因经不起自己练出的无形剑气的反冲击而使双臂残废,习者鉴之。

六脉神剑(内功第一架) 大八字站立,双手前伸,放松全身,掌心向下,身正头直,开始动作,先吸一口气,用鼻吸,再身体慢慢下落,并非跪下,而是以两小腿仆地,双手在同时向身体两侧下按,意在劳宫,口中需发出“霍”声,是用喉咙挤出来的,呼气完后上身上抬,全身重新站起,同时双手翻掌上抬。吸气用鼻,意在印堂,习此功时,下落时需用劲于双掌,上身时意劲于两大腿,这种劲并非力,而是气,是一种看似微小实际极强大的内力,一般人仅能感觉到而已,长久习练此功的人,这种劲会极大,初时较死,后则活。至时,全身灵活无比,软绵如絮。当然,所配合整个六脉神剑的各架习练方可达此步。此功上下升落12次即可收功。即合双掌于胸前,收左腿,蹲下成半马步,双腿是并拢的,体会两腿与腰间的内劲。三口呼吸即可。 本架名莫那架,是一奇门功架。世无见,为六脉神剑功法中的较为重要的功架。六脉神剑功夫中的各架各式均有特殊呼吸及意守的地方,但它在无意念修炼时也可有相当的收获,只是无法进入高级境界而已,阴功到了第三步上就需努力修习意练及内气的运发之法,硬软功夫后来也有内外应合的运气法。这才是万法归宗的主题意义

【经脉】

1、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相接。

腧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2 、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相接。

腧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3、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相接。

腧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4、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腒粝拢?钟诒桥裕?聊磕陧觯ňγ鳎??胱闾?舭螂拙?嘟印?

腧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5、: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相接。

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6 、: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腒粝隆?

腧穴: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瘛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相接。

六脉神剑:大理段氏之超强剑气绝学。有质无形,是一套将剑意转化为剑气的高深武学。出剑时剑气急如电闪,迅猛绝伦。以气走剑杀人于无形,堪称剑中无敌。

[编辑本段]【六脉神剑全称及特点】

右手大拇指—手太阴肺经—少商剑。 特点: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

右手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剑。 特点:巧妙灵活,难以捉摸。

右手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剑。 特点:大开大阖,气势雄迈。

右手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剑。 特点:以拙滞古朴取胜。

右手小指—手少阴心经—少冲剑。 特点:轻灵迅速。

左手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剑。 特点: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人身主要由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构成。奇经八脉为任脉、督脉等等。正经十二脉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背为阳,手心为阴,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六脏为阴,六腑为阳。六条手上的,六条足上的。手上六条称为六脉,且左右对称,右手五指加上左手小指为一套,左手五指加上右手小指为一套。六脉神剑金老只写了右手一套,从理论上来说,左手也应该有一套,不知因何没写。

2. 听宫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下关:咬紧牙齿,耳朵前的凹陷处.听宫:耳屏根部.颊车:咬紧牙齿,肌肉隆起的最高点.合谷:手上虎口,拇指紧闭,肌肉隆起最高点.翳风:在耳后耳根的凹陷处.太阳:就在眉尾与眼角连线中点后0.5寸处.(你的中指的第二节长度是1寸)

3. 听宫的作用与功效

可以针刺听宫,听会,耳门等穴位,起到通耳利窍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配合中医手法推拿按摩,比如鸣天鼓。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受凉,不要感冒,多喝热开水,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食煎炸烧烤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4. 听宫的功效与作用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通俗定位】将耳前小软性突起称为耳珠。耳珠正中央的凹陷处略前方,压迫后会更凹陷之处,就是听宫

5. 听宫位置及作用

 答,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听宫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6. 听宫听会的作用与功效

想要知道听会穴的作用,就一定要知道他的位置,听会穴的位置位于耳朵中间部位,当人产生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时,揉一揉听会穴会使症状有所减轻;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的症状,经常揉一揉听会穴也会避免此类症状的发生,甚至牙齿疼痛时按压也会有显著的效果,经常按摩会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7. 听宫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