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上海民族乐团

中国民族音乐表演团体。成立于1952年,原为上海乐团民族乐队,1957年独立建制,改称现名,扩建成为以民族器乐为主的大型民族音乐表演团体。最初由琵琶与洞箫演奏家孙裕德、指挥家何无奇和二胡演奏家许光毅任副团长,古琴家张子谦、笛子独奏家陆春龄等为主要独奏演员。现任团长为龚一,乐队指挥瞿春泉、马圣龙。全团有拉弦、弹拨、吹管、打击乐等演奏员近70名,并拥有闵惠芬(二胡)、俞逊发(笛子)、汤良兴(琵琶)、王昌元(筝)和龚一(古琴)等知名的中青年民族器乐独奏演员。

上海民族乐团在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方面,作了长期的努力。该团掌握了中国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多种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尤以擅长表现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著称。大型民族乐队合奏是该团的主要表演形式,此外,苏南吹打、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弹拨乐合奏、 小合奏等传统的和新创的合奏形式,也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吹打乐《将军令》、弹拨乐合奏《三六》、江南丝竹《行街》、小合奏《春江花月夜》、琴歌《胡笳十八拍》等,已成为该团经常上演的代表性曲目。在传统乐曲的改编和古典题材的新创作方面,该团也积累了一批受到音乐界和广大听众好评的演出曲目。如古琴与乐队演奏曲《潇湘水云》、二胡协奏曲《满江红》、笛子与乐队《京调》、琵琶协奏曲《花木兰》和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等。该团创作并演出新的民族器乐作品,如大型民乐合奏曲《东海渔歌》、筝独奏曲《战台风》等,在以民族器乐反映新的时代风貌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该团在1962年演出的“亚非拉音乐会”,首次运用中国民族器乐、声乐形式,演奏、演唱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国内外听众的欢迎。该团录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并为《天仙配》、《祝福》等多部电影、电视剧配音。

30多年来,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出活动,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经常深入工矿、农村、部队、学校,进行灵活多样的演出。还经常举办普及音乐会和民族音乐讲座,为民族音乐的普及作出了努力。该团部分演奏员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