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消化不良

每日腹泻数次至十余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混有黏液或呈稀水状,伴见呕吐、食欲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见于小儿。轻证体温正常或有不规则低热,重证多见高热。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功能,或感受六淫外邪,侵袭肠胃而致。常合并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功能正常,则水谷之纳化运布,井然有序。小儿体质柔嫩,外感寒湿暑热之邪,侵袭肠胃,或因乳食不节宿食内停,或嗜食肥甘生冷之物,均易损伤脾胃。脾胃功能紊乱,则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为泄泻。久泻则不仅脾阳愈伤,清气下陷,且可累及肾阳,命火式微,火不暖土,则泻愈不止。

辨治

小儿消化不良以脾胃失调为其本,但有虚实之异。实证多因寒湿、湿热、伤食。虚证多为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泻久不止,会出现伤阴亡阳的危候。因此必须详审症候,分别论治。常见以下证型:

(1)寒湿。便如稀水,纳呆,腹胀,尿少,面色苍白,乏力倦怠,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宜温中利湿,常用胃苓汤加炮干姜。

(2)湿热。泄泻频频,泻出物为热臭黏滞之稀水,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腹胀腹痛,烦啼不宁,肛门灼热发红,小便短赤,常见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常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发于夏天者,为暑热泻,常见壮热,烦躁,肠鸣,腹痛,甚至抽风昏迷,津脱液竭。初起可用葛根芩连汤合新加香薷饮、六一散。

(3)伤食。便出稀水,夹有奶块,或大便酸臭如败卵,腹胀,纳呆,烦躁啼哭,夜卧不安,或兼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治宜消导和中,常用保和丸、平胃散加减。食滞化热,身热,舌红,苔黄者,加香连丸,呕吐加玉枢丹。

(4)虚实寒热夹杂。泄泻久治不愈,泻出物酸臭,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精神困顿,不思乳食,婴幼儿常见溢乳,肛门发红,体重减轻或不见增长。治宜补脾、温中、清热三法并施,可用连理汤(即理中汤加黄连)加减。

(5)脾虚。久泻不愈,或反复发作,大便溏薄,食少倦怠乏力,消瘦,面色苍白或青黄,舌淡,边有齿痕,脉弱。治宜补脾开陷,常用七味白术散。

(6)脾肾阳虚。久泻不愈,大便稀溏,食入即泻,完谷不化,精神困顿,消瘦,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脉沉细或迟沉。治宜脾肾兼补,常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7)久泻伤阴。泻下无度,全身皮肤干枯松弛,目眶囟门凹陷,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啼哭无泪,舌红无津起刺,脉细数。治宜清养胃阴,常用沙参麦冬汤合生脉饮,加乌梅、黄连。

(8)久泻伤阳。便泻如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睡中露睛,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出冷汗,舌淡,脉细弱,亟宜温阳固脱,常用四逆加人参汤。艾灸气海、肾俞、神阙。

注意饮食的节制与卫生,是预防小儿消化不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