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厉精为治、敷张扬厉、敦风厉俗等含“厉”的成语83个,其中“厉”开头的9个,“厉”结尾的24个,“厉”在中间的50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厉”开头的成语1、厉精为治[lì jīng wéi zhì]
【解释】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示例】荆州军旅之后,公私空乏,憺[萧憺]厉精为治,广屯田,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乏困。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2、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3、厉世摩钝[lì shì mó dùn]
【解释】厉:劝勉;钝:鲁钝。指磨砺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示例】洵可谓热心公益而厉世摩钝者矣。 ——清·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
4、厉精求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出处】《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示例】请一月三朝,以副厉精求治至意。 ——《清史稿·礼志七》
5、厉精更始[lì jīng gēng shǐ]
【解释】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振奋精神,进行革新。
【出处】《汉书·宣帝纪》:“其赦天下,与士大夫厉精更始。”
【示例】上有厉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之苟且不务任责者自若。 ——《宋史·乔行简传》
6、厉志贞亮[lì zhì zhēn liàng]
【解释】厉志:激励心志。志行坚贞,品德高尚。
【出处】《晋书·周访传》:“虓厉志贞亮,无愧古烈。”
7、厉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释】厉:振作,振奋;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3卷:“熙宁中,王介甫初参大政,神考方厉精图治。”
【示例】《清史稿·礼志》:“请一月三朝,以副厉精图治至意。”
8、厉行节约[lì xíng jié yuē]
【解释】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示例】工作中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9、厉兵粟马[lì bīng sù mǎ]
【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厉”结尾的成语1、敷张扬厉[fū zhāng yáng lì]
【解释】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2、晨兢夕厉[chén jīng xī lì]
【解释】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3、发愤自厉[fā fèn zì lì]
【解释】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出处】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4、奋发蹈厉[fèn fā dǎo lì]
【解释】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申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示例】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5、风行雷厉[fēng xíng léi lì]
【解释】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示例】戒严令风行雷厉。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 ——茅盾《路》
6、夕惕若厉[xī tì ruò lì]
【解释】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出处】《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示例】常恐殒越,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
7、渊涌风厉[yuān yǒng fēng lì]
【解释】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
8、行峻言厉[xíng jùn yán lì]
【解释】行:行为;峻:严厉。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非常严厉。
【出处】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9、发奋蹈厉[fā fèn dǎo lì]
【解释】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10、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示例】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11、磨砥刻厉[mó dǐ kè lì]
【解释】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出处】明·李东阳《成斋记》:“学必穷日夜磨砥刻厉,久而后有得焉。”
12、铺张扬厉[pū zhāng yáng lì]
【解释】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作为歌诗,荐之郊庙,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绩。”
【示例】你看他一到任时,便铺张扬厉的,要办这个,办那个,几时见有一件事成了功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13、即温听厉[jí wēn tīng lì]
【解释】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出处】《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示例】不得即温听厉,良以为歉。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会遇》
14、声色并厉[shēng sè bìng lì]
【解释】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同“声色俱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15、兼功自厉[jiān gōng zì lì]
【解释】兼:加倍;功:用功;厉:同“励”,勉励。加倍用功,自相勉励。
【出处】《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16、发扬踔厉[fā yáng chuō lì]
【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示例】倘或换一个发扬踔厉的的局面,人心一变,鼓舞向上,那时候大申天讨,倒要让大家看看,到底谁行谁不行.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7、奋发踔厉[fèn fā chuō lì]
【解释】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出处】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示例】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而保宗庙,无论谁人,俱不能为扶苏信也。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
18、发扬蹈厉[fā yáng dǎo lì]
【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示例】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发扬蹈厉,功名万里。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19、志美行厉[zhì měi xíng lì]
【解释】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出处】《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20、声张势厉[shēng zhāng shì lì]
【解释】指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出处】清·曾国藩《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是时和珅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21、泰山若厉[tài shān ruò lì]
【解释】厉:“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样大。比喻时间久远。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22、磨砻底厉[mó lóng dǐ lì]
【解释】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23、变本加厉[biàn běn jiā lì]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24、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示例】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厉”在中间的成语1、敦风厉俗[dūn fēng lì sú]
【解释】使民风纯朴敦厚。
【出处】《梁书·甄恬传》:“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示例】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魏书·郭祚传》
2、疾言厉气[jí yán lì qì]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明·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3、砥节厉行[dǐ jié lì xíng]
【解释】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示例】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4、蹈厉发扬[dǎo lì fā yáng]
【解释】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示例】梅圣俞,苏子美起而矫之,尽翻科臼,蹈厉发扬,才力体制,非不高于前人。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
5、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
【解释】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示例】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后悔。 ——邹韬奋《经历·一种有趣的工作》
6、深厉浅揭[shēn lì qiǎn qì]
【解释】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席其孤技邪?”
【示例】少年性情,风事风生,坐在河滩,早已脱鞋解袜,准备深厉浅揭。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三回
7、踔厉骏发[chuō lì jùn fā]
【解释】形容雄辩恣肆;议论纵横。
【出处】清·汪琬《<安南日记>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8、救时厉俗[jiù shí lì sú]
【解释】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9、色厉胆薄[sè lì dǎn bó]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0、亢厉为能[kàng lì wéi néng]
【解释】亢厉:极为严厉;能:才能。以严酷作为自己的才能。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简文帝》:“擅利淫刑之守,亢厉以为能。”
11、雷厉风飞[léi lì fēng fēi]
【解释】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示例】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
12、带河厉山[dài hé lì shān]
【解释】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13、暴厉恣睢[bào lì zí suī]
【解释】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14、严词厉色[yán cí lì sè]
【解释】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示例】我严词厉色地拒绝了他。
15、变贪厉薄[biǎn tān lì bó]
【解释】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16、蓬头厉齿[péng tóu lì chǐ]
【解释】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示例】二十年前风度翩翩的老张,经过多年生活的磨难,已变成蓬头厉齿了。
17、蹈厉奋发[dǎo lì fèn fā]
【解释】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示例】我们要蹈厉奋发,刻苦学习。
18、陵厉雄健[líng lì xióng jiàn]
【解释】猛烈严肃,刚强威武。
19、正颜厉色[zhèng yán lì sè]
【解释】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示例】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颜厉色,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 ——《红楼梦》第十九回
20、摩厉以须[mó lì yǐ xū]
【解释】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示例】至是始得以间道生还之故迁拜拾遗,得居言路,摩厉以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21、盛食厉兵[shèng shí lì bīng]
【解释】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22、扬厉铺张[yáng lì pù zhāng]
【解释】夸大渲染。
【出处】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23、矫世厉俗[jiǎo shì lì sú]
【解释】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出处】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24、砥厉廉隅[dǐ lì lián yú]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示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25、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 ——叶圣陶《英文教授》
26、正色厉声[zhèng sè lì shēng]
【解释】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出处】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27、选士厉兵[xuǎn shì lì bīng]
【解释】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出处】《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炼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28、蹈厉之志[dǎo lì zhī zhì]
【解释】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示例】他从小就有蹈厉之志。
29、盱衡厉色[xū héng lì sè]
【解释】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示例】今也,骏特俶党之士,丁时未至,盱衡厉色,悍然而为之,志固不遂,且危其身矣。 ——章炳麟《变法箴言》
30、摩厉以需[mó lì yǐ xū]
【解释】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31、矫尾厉角[jiǎo wěi lì jiǎo]
【解释】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出处】清·钱谦益《冯巳苍诗序》:“宾筵客座,辩论锋起,援古证今,矫尾厉角,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论者无以难也。”
【示例】印累绶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见矣! ——严复《论世变之亟》
32、悬为厉禁[xuán wéi lì jìn]
【解释】悬:公开揭示。公开严厉禁止。
【出处】清·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十二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示例】麻烟比鸦片更毒,故在新省亦悬为厉禁。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
33、扬清厉俗[yáng qīng lì sú]
【解释】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出处】《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34、踔厉奋发[chuō lì fèn fā]
【解释】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示例】华人因鉴于国家之危险,而踔厉奋发,一变其冷瘼罔觉之态度。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大陆报论对内尤急于对外》
35、秣马厉兵[mò mǎ lì bīng]
【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示例】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
36、正言厉颜[zhèng yán lì yán]
【解释】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37、砥厉名号[dǐ lì míng hào]
【解释】指自修品节,以保令名。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38、恶言厉色[è yán lì sè]
【解释】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39、缮甲厉兵[shàn jiǎ lì bīng]
【解释】《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40、正言厉色[zhèng yán lì sè]
【解释】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示例】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41、激贪厉俗[jī tān lì sú]
【解释】指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出处】《梁书·萧颖达传》:“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示例】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 ——《隋书·炀帝纪上》
42、外厉内荏[wài lì nèi rěn]
【解释】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43、磨厉以须[mó lì yǐ xū]
【解释】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44、踔厉风发[chuō lì fēng fā]
【解释】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中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示例】逐渐的做一点,总不肯休,不至于比“踔厉风发”无效的。 ——鲁迅《两地书·一二》
45、善甲厉兵[shàn jiǎ lì bīng]
【解释】缮甲:修治铠甲。指做军事准备。
【出处】《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战国策·赵策二》:“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示例】特正分部众为二垒,自居东营,令弟流居西营,善甲厉兵,设伏以待。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十四回
46、坚甲厉兵[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释】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47、疾声厉色[jí shēng lì sè]
【解释】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示例】惟疾声厉色,以违制相胁下。 ——清·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
48、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解释】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示例】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厉风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49、整旅厉卒[zhěng lǚ lì zú]
【解释】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出处】《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周文帝军出函谷,景与高昂议整旅厉卒,以待其至。”
50、敦世厉俗[dūn shì lì sú]
【解释】敦:促成;厉:激励。促使社会风俗纯朴起来。
【出处】《梁书·甄恬传》:“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示例】欲轻赋税,则财不足;欲威四海,则兵不强;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