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钓樟

概况

异名:豫(《山海经》),乌樟(《别录》,枪《尔雅》),光狗棍根皮(《常用中药配方》),丁丁黄、小叶甘橿、野樟树、光狗棍(《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红果山胡椒的根或根皮、果实。

原植物: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L.umbellata Bl.;L.thunbergii Makino),又名红果钓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钓樟始载于陶弘景的《别录》,云:“钓樟,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乌樟,刮根皮屑以疗金疮、断血易合。”苏敬的《唐本草》云:“钓樟生彬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柟叶而尖,背有赤毛,若枇杷叶。”据上所述,显然即今之红果山胡椒。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白色或灰黄色,具木栓质状的皮孔,通常凸起,较粗糙。叶柄长0.5~1cm,叶片纸质,互生,倒披针形,倒卵形,长7~14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常下延,表面绿色,被散生贴伏的柔毛,背面通常淡绿色或苍白色,被贴伏的长柔毛,脉上较密,全缘,羽状叶脉,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着生于腋芽两侧各一,总梗长约0.5cm,总苞片4,交互对生,具缘毛,内有花15~17朵;雄花:花被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2mm,外面被散生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3轮,各轮近等长,花药2室,花丝无毛,第3轮雄蕊近基部有1对具短柄的角状宽肾形腺体,退化雌蕊细小,雌花:较小,花被片6,近等长,椭圆形,长1.2mm,外面被密柔毛,内面散生贴伏疏柔毛,退化蕊9,条形,长约0.8mm,近等长,第3轮的中下部有1对无柄椭圆形腺体,子房狭椭圆形,柱头盘状,花梗长约1mm。果实球形,直径7~8mm,成熟时红色,果梗长1.5~1.8cm,向先端渐增粗至果托。花期4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55页.图170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山坡林下或路边林缘。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朝鲜、日本也有。

化学性质

根含新木姜子碱(Laurolitsine)、月桂碱(Launobine)、波尔定碱(Boldine)[1]、乔松酮(Pinostrobin)、卡拉苦素(Kanakugin)、卡拉苦醇(Kanakugiol)、甲基钓樟酮(Methyllinderone)、5,6-去氢醉椒草(5,6-Dehydro kawain)[2]。

附 叶含黄酮化合物[3,4]、微量元素[5]。茎含8个黄酮化合物[6]、生物碱[1]等。

参考文献

[1] CA 1985;102:201188r。[2] J Nat prod 1988;51(5):915。[3] CA 1984;101:187968r。[4] CA 1988;109:187256x。[5] CA 1984;100:206485d。[6] CA 1985;102:12244v。

药性

性味:辛,温。 ①《日华子本草》:“温。” ②《本草品汇精要》:“辛,温。”

功效:解毒消肿,利水。

主治:奔豚,脚气,水肿,疥癣,创伤出血。 ①《别录》:“主金疮,止血。” ②《四声本草》:“磨服治霍乱。” ③《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脚气,水肿,煎服;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别录》:“治金疮出血:乌樟根皮,刮屑敷之。” ②《日华子本草》:“治疮痍,疥癣,风瘙:根皮煎汤洗浴,并研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