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ngdui shengyu jiazhi
[外文]:relative surplus value
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工作日包括两个部分:为自己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为资本家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日。但工作日的延长受到了生理的、道德的界限的制约,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迫使资产阶级颁布法律,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长度以内。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要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必须改变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而改变这种比例的前提,就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假定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工作日的长度仍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地由4小时延长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便由100%提高到300%。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前提下,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成反比,必要劳动时间愈短,剩余劳动时间就愈长。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而降低生活资料价值的手段,就是提高直接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各种各样的,包括不同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商品。其中某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生产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只能使它该部门生产的那部分商品便宜;只有生产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工人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才能降低,从而劳动力的全部价值才会降低。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大多数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在资本主义竞争的强制作用下,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把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上,使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当他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时,他就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靠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而生产出来的。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其他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必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新的生产技术被普遍采用,劳动生产率获得普遍提高,首先采用新技术的资本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就会消失。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使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从而使劳动力也变得便宜的时候,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剩余价值率才会提高。单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超额剩余价值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从而使相对剩余价值不断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这样在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的价值降低,从表面上看,这是同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追逐更多价值的要求相矛盾的。其实,资本家关心的并不是商品的绝对价值,而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商品价值的降低成反比,而同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成正比,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一过程,既使商品便宜,又使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增加。这是同资本家力图以较少的资本攫取较多的剩余价值的要求一致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自动化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把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它同其他一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一样,仍然是要使商品便宜,缩短工人为自己耗费的工作日部分,延长他无偿地为资本家耗费的工作日部分。它仍然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生产自动化一方面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过去,机器把工人家庭全体成员都吸引到劳动市场上,把男劳动力的价值分摊到他全家人身上,从而使男劳动力贬值,以提高剥削程度。现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周工作日已普遍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力求使用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深了对工人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