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ongye jishu gaige quhua
[外文]:regionalization of agrotechnical innovation
按不同农业技术改革途径和措施,针对不同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划区。它是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稳定增产或提高工效,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步骤。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和土壤改良、水土保持、耕作改制、良种选育、农业机械作业以及化肥农药施用等区划。
每一项农业技术措施,不仅有其特定条件和要求,而且要密切结合国情,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中国幅员广大,土地类型多样,人口多而耕地少,农业历史悠久,耕作制度复杂,生产水平又很悬殊,因此更须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区划工作。例如农业机械化区划,必须深入分析各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质地和土壤比阻(指耕作时作用于土垡断面的平均阻力,以千克/厘米2表示)等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及其生产过程的特点,来划分农业的地域单位,以便因地制宜地配制与农艺相结合的农机具,并为实现机械化的途径指明重点、步骤和方法,同时也为机器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投放提供方向性的依据。水利化区划根据实际情况,如中国分为湿润、半湿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并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洪、涝、旱、渍、台风、低温等自然灾害的频繁,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水利化主攻方向和途径。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的发展,必须相应解决农业的动力问题。实现农业电气化,是解决农业动力的一个根本途径。中国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电气化区划须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发挥地区优势,为合理开发农村水电、火电、天然气、风力、沼气和太阳能指明方向和建设途径。在农业中广泛地采用化肥也是农业技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差异很大,进行化肥区划首先要依靠土壤普查的基础,同时要考虑不同农作物的需肥情况(包括有机肥施用)。由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不同,且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根据各地土壤的理化性状、施肥水平等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地域,为合理调整氮、磷、钾比例,安排化肥生产和使用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植保区划是按照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的客观规律,划分各种类型分布危害区域,以便因地因时地进行综合防治,它又与农药的生产和分配具有密切关系。
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例如水利化与动力供输相关,良种化与种子精选的机械化有关。从地区全局出发,对各种类型农业技术改革区划进行相互引证、综合分析,则易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