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ngzhou Ba Guai
[外文]:Eight Strange Mastere in Yangzhou
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也有人对此派不称“扬州八怪”而称为扬州画派,则可将诸家全部囊括。这一派画家,多数出身于中下层知识阶层,有的是被罢官去职的州县官吏,如郑燮、李方膺、李鱓、高凤翰;有的是功名不称心如意的文士,如金农;其余则是家境贫寒,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师,如闵贞。他们或生长于本地,或为外省州县来此侨寓,各有一段坎坷经历,先后集结于扬州,在扬州繁华的书画市场上出卖自己的作品。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
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之点是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针对当时扬州商品交易和商人唯利是图的现状,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写对象,除了表现出一般的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并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如郑燮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李方膺《风竹图》用不畏狂风的劲竹象征倔强不屈的人品。另一方面,他们将视野扩大到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社会的不平或劝人行善,如黄慎画过《群乞图》,罗聘画过《卖牛歌图》。还有罗聘的《鬼趣图》及李鱓的《鸡图》等。在形式风格上,主要继承陈淳、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水墨写意画技巧,石涛晚年居住扬州,其创作思想与水墨技法,对“扬州八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外,高其佩的画风对郑燮和李鱓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他们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特长,以高度的简括手法塑造物象,不拘于枝枝叶叶的形似。在笔墨上,纵横驰骋,不受成法约束,锋芒显露,直抒胸臆。当时社会上流行恽寿平的花鸟画风,含蓄典雅,被评论家们认为是“写生正派”,而对扬州八怪的艺术则看成是“偏师”,并加以猛烈的批评,目之为“怪”。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相邻近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中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一生清贫穷窘,酷嗜茶,性爱梅,工画梅、竹,清新雅淡。晚年双目失明,以手摸索写字作画,亦奇绝。高翔,字风冈,号犀堂、西唐等,扬州本地人。与石涛交友,石涛死,每岁逢春为之扫墓,至死不辍。善山水,师法石涛、渐江,笔墨简静。兼长画梅,韵致疏秀。工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闵贞,字正斋,江西南昌人,亦作汉阳人。居汉口、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人物、仕女,泼墨写意,豪放奇纵。工写真,形神逼真。兼写花卉、山水。
- 参考书目
- 杨新:《扬州八怪》,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