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缬草

概况

异名:穿心排草(《物理小识》),鹿子草、甘松(《植物学大辞典》),猫食菜(《新疆药材》),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陕西中草药》),香草、蜘蛛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基源: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的根及根状茎。

原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又名,欧缬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拔地麻、媳妇菜(《中国经济植物志》)。

历史: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其对根化学成分研究得较深,近年有人研究以酚酸和黄酮进行缬草属的化学分类,也说明某些黄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显示出与植物系统演化的一致性。

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00~150cm;根状茎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茎中空,有纵棱,被粗毛,尤以节部为多,老时毛少。枝叶、基出叶和基部叶在花期常凋萎。茎生叶对生,无柄抱茎;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单数羽状深裂,裂片7~11,中央裂片与两侧裂片近同形同大小,但有时与第1对侧裂片合生成3裂状,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下延,全缘或有不规则疏锯齿,两面及柄轴多少被毛。伞房状3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小苞片中央纸质,两侧膜质,长椭圆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芒状突尖,边缘多少有粗缘毛;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长4~5mm,花冠裂片椭圆形,雌雄蕊约与花冠等长。瘦果长卵形,长4~5mm,基部近平截,光秃或两面被毛。花期5~7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30页.图607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在西藏分布的可高达4000m。产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

此外,尚有东北缬草Valeriana coreana Briq.(东北),土名媳妇菜;毛节缬草Valeriana stubendorfi Kreyer ex Kom.(东北);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P.Smir.ex Kom.(东北);西南缬草Valeriana hardwickii Wall.(四川、广西),亦均同供药用。

生药

栽培:宜冷凉湿润的气候,忌酷热。需在腐殖质多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于8~9月播种,直播。按行距23~27cm开浅条沟,深2~3cm,播幅约7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拌入草木灰中匀撒沟中,每亩用种量0.5~1kg。播后薄覆土、浇水。也可结合采收,于秋季剪取萌蘖苗,按行株距各23~27cm穴栽,每穴栽苗2~3株,覆土后施人畜粪水。出苗后注意除草、松土,苗高10~13cm时间苗,以7~10cm株距留苗。每年春季出苗或者返青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除留种外,花薹应及时割除。病害有根腐病,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虫割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蝼蛄,用灯火诱杀成虫。

采集:9~10月采挖根,除去泥沙及茎叶,晒干。

鉴别:根状茎呈钝圆锥形,黄棕色或暗棕色,长2~5cm,直径1~3cm,上端留有茎基或叶痕,四周密生无数细长不定根。根长达20cm,直径约2cm,外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纵皱纹,并生有极细支根。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有特异臭气,味先甜后稍苦辣。

以须根粗长、整齐、外表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气味浓烈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异戊酸龙脑酯(Bornyl isovalerate)[1],龙脑(Borneol)、莰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d-松油醇(d-Terpineol)、l-柠檬烯(lLlmonene)、吡咯基-α-甲基甲酮(Pyrryl-α-methyl Ketone)[2]、α-葑烯(α-Fenchene)、月桂烯(Myrcene)、水芹烯(Phellandrene)、l-石竹烯(lCaryophyll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雅槛蓝树油烯(Eremophi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毕澄茄烯(Cadinene)、γ-芹子烯(γ-Selinene)[3]、缬草醇(Valerianol)[4,5]、山萮酸(Behenic acid)[6]、缬草萜醇酸(Valerenolic acid)[7]、(-)-Pacifigorgiol[8]、异戊酸(Isovalenc acid)[2]、缬草酮(Valeranone)、缬草烯酮(Valerenone)、甘松香油醇(Maali alcohol)、乙酸桃金娘酯(Acetylmyrtenol)、异戊酸桃金娘酯(l-Myrtenyl isovalerate)[6,9]、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喇叭醇(Ledol)[10]、隐日缬草醇(Cryptofauronol)[11]、缬草醛(Valerenal),羟基缬草烯酸(Hydroxy valerenic acid)、乙酸基缬草烯酸(Acetoxy valerenic acid)、E-缬草烯醇(EValerenol)(l)、E-乙酸缬草烯酯(E-Valerenyl acetate)、Z-乙酸缬草烯酯(E-Valerenyl acetate)、E异戊酸缬草烯酯(E-Valerenylisovalerate)、Z-异戊酸缬草烯酯(Z-Valerenyl isovalerate)、正戊酸缬草烯酯(Valerenyl nvalerate)、正己酸缬草烯酯(Valerenyl n-hexanoate)[12]、缬草碱(β-Valerine),鬃草宁碱(Chatinine)[13]、缬草生物碱A、缬草生物碱B[14,15]、猕猴桃碱[(S)-(-)-Actinidine][16,17]、缬草宁碱(Valerianine)[18]、缬草三酯(Valepotnate)[19]、异戊酰氧基二氢缬草三酯(Isovaleroxy-hydroxy-dihydrovultrate)[20]、缬草环臭蚁醛酯甙(Valerosidatum)[21]、二氢缬草酯,丁酰氧基缬草酯,异缬草酯(Isoaltrate)[22]、咖啡酸、绿原酸[23]、鞣质、树脂[1]、β-谷甾醇[9]。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植物志 1961:1474。[2] Αтлас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растениǔ CCCP(П、и、ин,н.в.) 1962:99。[3] Index Chemicus 1966;22:66134。[4] CA 1967;67:32806δ。[5] CA 1969;70:78180y。[6] CA 1957;51:10431i。[7] CA 1965;63:635e。[8] Phytochemistry 1986;25:1234。[9] CA 1985;52:4559。[10] CA 1959;53:3386c。[11] Pharm Weekbl Sci Ed 1981;3(5):1316。[12] Phytocheimstry 1986;25:133。[13] CA 1959;53:12589e。[14] CA 1967;66:85907m。[15] CA 1966;64:9777h。[16] CA 1971;74:84040b。[17] CA 1972;76:56627w。[18] CA 1971;74:54058w。[19] Tetrahedron Lett 1966;(11):1155。[20] Phytochemistry l971;(10):147。[21] CA 1970;73:77551。[22] J Chromatogr l981;205:206。[23] CA 1960;54:14584m。

药理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缬草乙醇提取物50mg/kg iv能增加开胸麻醉猫的冠脉流量,使心率明显减慢、血压暂时性降低、心肌氧分压降低。对离体兔心显示相似的作用[1]。5%的缬草石油醚及二氯甲烷分离物1g/kgip,对小鼠心肌摄取86Rb有增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不明显[2,3]。对离体豚鼠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表明,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4]。1%缬草挥发油注射液80mg/kg iv,能对抗盐酸肾上腺素造成的小鼠脑微循环衰竭,20mg/kg iv,对小鼠实验性肺水肿有治疗作用,作用与酚妥拉明接近,20mg/kg iv,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家兔实验性球结膜微循环障碍,100mg/kg ip,能延长小鼠急性缺氧的死亡时间,100mg/kg iv,对大鼠严重心肌缺血损伤有防治作用。10mg/kgim,能缩小家兔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的梗塞的范围[5]。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 宽叶缬草(V.sp)的挥发性成分5×10-3(生药浓度)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引起的兔小肠的自发活动;非挥发性成分作用不明显,对在体兔肠管也有上述相似的作用,挥发性成分10-2~2×10-2能部分对抗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胆囊的兴奋作用。对兔耳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和对抗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舒张作用[6]。 ③中枢系统的作用 从缬草挥发油中得到的纯化合物缬草烯醛、缬草烯酸和缬草酮均有中枢抑制作用。缬草酮在800mg/kg时可引起共济失调,前两者在50mg/kg时就有该作用[7]。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82;(3):48 药学学报 1982;(5):382。[2] 药学通报 1982;(5):50。[3] 中草药 1983;14(2):25。[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79;(4):275。[5] 医学研究通讯 1988;17(2):43。[6] 中草药 1982;(3):23。[7] Planta Med 1981;42(1):62。

药性

性味:微甘、苦,平。 ①《四川中药志》:“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②《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 ③《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④《陕西中药志》:“治心悸及腰痛。” ⑤《陕西中草药》:“安神镇静,驱风解痉,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脏病(心肌炎、产后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腰腿痛,胃肠痉挛,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⑥《中草药学》:“治神经衰弱,失眠。癔病,情绪激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5g;研末或浸酒。

使用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经衰弱:缬草、五味子各60g,白酒500g,浸泡7日。每服5~10ml,每日3次。”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癔病:缬草9g,陈皮6g,水煎服。”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腰痛、腿痛、腹痛、跌打损伤、心悸,神经衰弱:缬草3g,研为细末,水冲服。” ④《新疆中草药手册》:“治神经官能症:缬草30g,五味子9g,合欢皮9g,酒250g。浸泡7日,每次10ml,日服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