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中山古城遗址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古城遗址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国都灵寿城的遗址。1988年,中山古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古城始建于战国初年。白狄族鲜虞氏于太行山东麓建立起中山国,“以其城中有山故谓之中山”。中山国夹居燕、赵、齐三大国之间,是个“方五百里”的小国。虽然疆域不大,但是武力却很强盛。公元前300年,赵国发动灭中山的战争;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现古城遗址包括古城城址、城外陵区以及居民区。

古城城址北靠东、西林山,南临滹沱河,呈不规则桃形,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城址由七条城垣组成,现城垣早已不在,只余城基。城内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北部是宫殿区,南部为大型夯土建筑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中部为大型官方手工业作坊区,有烧陶、铸铜、冶铁、制作骨、玉、石器的作坊遗址;南部为商业活动中心和居住遗址。城外东部高坡上修筑有军事小城,来守卫都邑。西部山脚下为中山璺王墓区。城外西北、东北部为平民墓区。整个古城遗址及墓区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王陵区内发掘出三座大型的陵墓。西侧的1号墓为中山王厝墓,东侧的6号为1975年发掘的成王墓,以及1976年发掘的中山璺王墓。成王墓和中山璺王墓,两墓建制基本一致,墓室构造奇特,建造精致,规模宏大。椁室以及车马坑已被盗扰、焚烧,出土文物较少。与椁室不相连的藏器坑,依然保存完好,出土文物十分丰富,达19000余件,其中有大量孤品、珍品出土,令世人震惊。

中山璺王墓椁室中的铜版兆域图,是王陵平面布局图,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建筑规划图。墓室外藏库出土的中山王铜鼎、中山王铜方壶、中山嗣王圆壶3件铜器号称中山三器。中山三器上均刻有长篇铭文,文中追述了先祖及先王的业绩,为研究中山世系和中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同时,这两座墓出土了许多铜错金银器,其中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以及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灯、犀牛器座、牛器座、双翼铜神兽等,都反映了中山国手工工匠在铸造、冶炼及加工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中山古城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器、礼器、货币。数量如此之多的出土文物对研究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以及服饰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