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路路通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异名:枫香(《本草经集注》),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果(《纲目拾遗》),三角枫(《岭南采药录》),枫球子(《中药志》),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基源:为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枫香的果实。
原植物: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L.taiwaniana Hance),又名枫仔树(《植物名汇》),枫树(广西),鸡爪枫(浙江),大叶枫(湖南),三角兰(四川)。
历史:《南方草木状》载:“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大如鸭卵,二月花发,乃著实,八、九月熟。”《唐本草》载:“枫香,所在大山皆有。树高大,叶三角,五月斫树为坎,十一月采脂。”上述确为本种。
形态:乔木,植株高达40m;小枝有柔毛。叶柄长达11cm;叶片宽卵形,掌状3裂,长6~12cm,边缘有锯齿,背面有柔毛或变无毛,掌状脉3~5条,托叶条形,红色,长1~1.4cm,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无花被;雄蕊多数,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25~40,排列成头状花序,直径约1.5cm,无花瓣;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宿存花柱和萼齿针刺状。(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59页.图2047)
生境与分布:生于平原或丘陵地区。广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栽培:枫香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土壤均可种植。用种子育苗繁殖,于秋季或春季播种。通常采用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2~4kg,播后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出苗时揭去盖草。苗高5~7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每平方米定苗70~80株,培育2年后出圃造林,于深秋或早春移栽,按株行距5×6m栽植。栽后每年需要粗放管理。
采集: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此外,湖北、河南、贵州等地亦产。
鉴别
性状:干燥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实刺及喙状小钝刺,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基部有果柄。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显微 粉末棕褐色。 ①果序轴纤维多碎断,长短不一,直径13~45μm,末端稍钝或钝圆,壁多波状弯曲,木化,孔沟有时明显,胞腔宽窄不一,腔内常含棕黄色物。 ②果皮石细胞类方形、棱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直径53~398μm,壁极厚,孔沟分枝状。 ③宿萼表皮细胞顶面观多角形,直径6~17μm,壁厚,具孔沟,腔小,内含棕黄色物。 ④宿萼表皮上单细胞毛,常弯曲,长42~126μm,宽约14μm,亦含棕黄色物。(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50页.图414)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含β-松油烯、β-油烯、柠檬烯、γ-松油烯、桃金娘醛、α-松油醇、反式-葛缕醇、百里香酚、香荆芥酚、胡椒烯、β-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衣兰油烯、α-榄香烯、杜松烯、榄香烯[1]、路路通酸(Liquidambaric acid)(1)、24-乙基-△5-胆甾烯-3-β-醇(24-Ethyl-△5-Cholestene-3β-ol)[2]。
参考文献[1]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4;11(2):147。[2] 中草药 1988;19(8):342。
药理枫香酒精溶液(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液浓度成正比[1]。路路通水煎剂10g/kgig,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486。[2] 新医药学杂志 1974;(7):43。
药性性味:苦,平。 ①《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淡,性平。”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
归经:《纲目拾遗》:“通行十二经。”
功效: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主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①《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②《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药志》:“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2~6.4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②《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益母草,治闭经。 ②配猪蹄,炖食,治乳汁缺乏。 ③配白茅根,治鼻衄。 ④配红糖、陈酒,治痈肿初起。 ⑤配茯苓皮、泽泻,治水肿,小便不利。 ⑥配青皮、穿山甲,治气血壅滞,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症。 ⑦配四物汤、蝉蜕、白鲜皮,治荨麻疹、风疹。 ⑧配络石藤、秦艽、伸筋草,治风湿痹痛,肢节麻木,四肢拘挛等症。 ⑨配苏木、赤芍,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⑩配刺蒺藜、赤芍,治风疹瘙痒。 ⑾配苍耳子、辛夷,治过敏性鼻炎。 ⑿配赤芍、丹参、泽兰,治跌打损伤。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 ②《中国民间草药方》:“治疗血瘀头痛:路路通20g,茶叶12g,钩藤20g,薄荷12g。将药物煎服,1日数次。” ③《中国民间草药方》:“治月经过少:路路通12g,鸡血藤12g,川牛膝12g、菟丝子10g。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1日3次,连服7日。” ④过敏性鼻炎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过敏性鼻炎:路路通12g,苍耳子9g,辛夷6g,防风9g,白芷6g。水煎服。 ⑤新中医 1989;(4):“治疗泌尿系结石病:鸡内金、路路通、天台乌、丹参、泽泻、王不留行各15g,石决明、滑石、石韦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以1个月为1疗程。” ⑥湖南中医杂志 1988;(2):“治疗颈椎病:葛根30g,路路通、当归、黄芪、寻骨风各15g,桂枝、全虫各9g,蜈蚣2条,山甲珠10g,鹿衔草20g,甘草8g。上肢麻木,疼痛加重者加桑枝30g,姜黄12g;眩晕较重者加川芎12g,天麻15g。” ⑦北京中医 1988;(2):“治疗不射精症:路路通、石菖蒲、仙茅、白术、枸杞子、韭菜子各12g,地黄、山黄肉、白花蛇舌草、山药、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各15g,石斛10g,牛膝9g。水煎服,日1剂,半月为1疗程。” ⑧辽宁中医杂志 1988;(8):“治疗瘙痒性皮肤病:路路通、苍术各60g,百部、艾叶、枯矾各15g。皮损肥厚、苔藓化加威灵仙15g,阴痒加蛇床子30g。上药加水1000~1500ml。煮沸20分钟,滤汁,先熏后洗(水温38~40℃)。每日1剂,每剂可熏洗2~3次,每次30分钟。忌食虾、蟹海味、鸡及辛辣之品。” ⑨路路通三甲散(湖北中医杂志 1994;(2))治输卵管阻塞:路路通、炮甲、龟板、鳖甲、上甲、下甲、桃仁、红花、丹参、王不留行、木通、桂枝。上药各等份,红花少许,共为细末,药末拌匀后备用。每日早、晚空腹服6g,黄酒送下。禁食肥甘厚腻之品,月经期停药。
单方应用:①《古今良方》:“治脏毒:路路通1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 ②《德胜堂经验方》:“治癣:枫木上球10个(烧存性),白砒0.15g。共末,香油搽。” ③《湖南药物志》:“治荨麻疹:枫球500g。煎浓汁,每天3次,每次18g,空心服。” ④《浙江民间草药》:“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15g。煎服。”
医药家论述赵学敏《纲目拾遗》:“枫果去外刺皮,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