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菽水之欢、饮水食菽、未辨菽麦等含“菽”的成语13个,其中“菽”开头的成语2个,“菽”结尾的成语2个,“菽”在中间的成语9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菽”开头的成语1、菽水之欢[shū shuǐ zhī huān]
【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菽水之欢者,又数年于此矣。 ——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
2、菽水承欢[shū shuǐ chéng huān]
【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慈帏恩爱成抛闪,怎能彀菽水承欢。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祝发记·分食寄姑》
“菽”结尾的成语1、饮水食菽[yǐn shuǐ shí shū]
【解释】形容生活清苦。同“饮水啜菽”。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2、饮水啜菽[yǐn shuǐ chuò shū]
【解释】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 ——宋·苏辙《答黄庭坚书》
“菽”在中间的成语1、未辨菽麦[wèi biàn shū mài]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
2、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示例】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郭沫若《银杏》
3、不辨菽粟[bù biàn shū sù]
【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4、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5、鱼菽之祭[yú shū zhī jì]
【解释】菽:指豆类;祭:祭品,祭奠。以鱼和豆类作祭品。借指礼仪不周。
【出处】《公羊传·哀公六年》:“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示例】古者,庶人鱼菽之祭,春秋修其祖祠。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6、歠菽饮水[pá shū yǐn shuǐ]
【解释】喝豆粥饮白水。比喻生活清苦。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示例】晚节亦不复钓,端居筚门,歠菽饮水。 ——《晋书·翟庄传》
7、智昏菽麦[zhì hūn shū mài]
【解释】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出处】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8、不辩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9、布帛菽粟[bù bó shū sù]
【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示例】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 ——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