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面”开头的成语大全(含解释和出处)

整理了面朋面友、面誉背非、面命耳训、面似靴皮等“面”开头的成语91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面朋面友[miàn péng miàn yǒu]

【解释】表面上的朋友,交情不深,貌合神离。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示例】朋友心不孚,曰面朋面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朋友类》

2、面誉背非[miàn yù bèi fēi]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隋·王通《文中子·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见,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示例】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宋史·范杲传》

3、面命耳训[miàn mìng ěr xùn]

【解释】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

【出处】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

4、面似靴皮[miàn sì xuē pí]

【解释】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5、面和心不和[miàn hé xīn bù hé]

【解释】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示例】既然他俩平日面和心不和,怕临时闹别扭坏了大事,我替你去督战吧,看谁敢不齐心!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

6、面是心非[miàn shì xīn fēi]

【解释】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面是心非,终非善良。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7、面红耳热[miàn hóng ěr rè]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示例】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九回

8、面面相窥[miàn miàn xiāng kuī]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示例】就指着衣服向于家父子道:‘你说这衣服那里来的?’于家父子面面相窥,都回不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

9、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

【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示例】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10、面从后言[miàn cóng hòu yán]

【解释】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11、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

【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示例】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12、面壁功深[miàn bì gōng shēn]

【解释】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寓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示例】你听说达摩老祖面壁功深的故事吗?

13、面如灰土[miàn rú huī tǔ]

【解释】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者:“州佐解襆出函,公拆视未竟,面如灰土。”

【示例】这位毛驴太君,站在孙振邦的尸身前面,直着两只眼看着他,真是面如灰土,心似裂竹。 ——刘流《烈火金刚》第二十三回

14、面如方田[miàn rú fāng tián]

【解释】面:脸。脸方得像“田”字,指富贵相。

【出处】《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如方田,状封侯也。’”

15、面争庭论[miàn zhēng tíng lùn]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出处】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16、面市盐车[miàn shì yán chē]

【解释】形容遍地大雪。

【出处】唐·李商隐《喜雪》诗:“人似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17、面折廷争[miàn zhé tíng zhēng]

【解释】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示例】耶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

18、面红颈赤[miàn hóng jǐng chì]

【解释】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示例】萧静园听了,那里答应得出来,默默无言,逼得面红颈赤。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五十八回

19、面如傅粉[miàn rú fǔ fěn]

【解释】形容男子美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示例】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竞体。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

20、面无人色[miàn wú rén sè]

【解释】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示例】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

21、面红脖子粗[miàn hóng bó zǐ cū]

【解释】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

22、面如冠玉[miàn rú guān yù]

【解释】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示例】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8回

23、面授方略[miàn shòu fāng lǜè]

【解释】授:给予,付予;方略:方法策略。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出处】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初,曹彬等师未出,上命韶州刺史王明为黄州刺史,面授方略。”

【示例】皇上同文臣们会议已完,正忙着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方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八章

24、面北眉南[miàn běi méi nán]

【解释】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示例】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俺那崔氏女正红愁绿惨,你个张君瑞待面北眉南。”

25、面善心恶[miàn shàn xīn è]

【解释】面貌善良,心里却很恶毒。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宋·岳飞《武穆遗书·九要论》:“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

【示例】可是世上面善心恶之辈正多,这彭长老何尝不是笑容可掬,和蔼得很? ——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回

26、面目犁黑[miàn mù lí hēi]

【解释】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27、面面周到[miàn miàn zhōu dào]

【解释】各方面都照顾到。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很一般化,重点不突出。

【出处】余秋雨《山居笔记·谈“小人”》:“弟于创作即素持此种态度,不求一时即面面周到,唯老老实实努力下去。”

28、面如满月[miàn rú mǎn yuè]

【解释】脸盘圆圆的、白白的,象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示例】木吒出城,见一道人,挽双抓髻,穿淡黄服,面如满月,三柳长髯。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八回

29、面不改容[miàn bù gǎi róng]

【解释】指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30、面誉背毁[miàn yù bèi huǐ]

【解释】当面称赞,背后诋毁。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见,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31、面谀背毁[miàn yú bèi huǐ]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隋·王通《文中子·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见,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示例】惟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 ——宋·陈克蔚《双溪书院揭示》

32、面谩腹诽[miàn màn fù fěi]

【解释】指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出处】《明史·万镋传》:“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

33、面从腹诽[miàn cóng fù fěi]

【解释】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34、面目黎黑[miàn mù lí hēi]

【解释】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35、面团团[miàn tuán tuán]

【解释】形容脸又胖又圆。也形容人软弱,无棱角。

【出处】唐·欧阳洵《嘲长孙无忌》诗:“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示例】自然,人们中尽不乏面团团地活到八十九十,而且心地太平,并无苦恼的。 ——鲁迅《文序跋集·出了象牙之塔》

36、面命耳提[miàn mìng ěr tí]

【解释】面:当面。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示例】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视草,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宋·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

37、面红面绿[miàn hóng miàn lǜ]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三折:“子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红面赤。”

【示例】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九回

38、面面俱到[miàn miàn jù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示例】宾馆服务周全,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令客人非常满意。

39、面从背言[miàn cóng bèi yán]

【解释】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40、面面俱圆[miàn miàn jù yuán]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41、面若死灰[miàn ruò sǐ huī]

【解释】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八回:“只见那妇人面若死灰,无一点生人血色。”

42、面无惭色[miàn wú cán sè]

【解释】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示例】下见西山,料他日、面无惭色。 ——宋·刘克庄《满江红》词

43、面面俱全[miàn miàn jù quán]

【解释】俱:全。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示例】这样一来,润翁向东家开口要款子也容易些,厂里也派着二万块的用途,存货也松动松动;这倒是面面俱全的法子。 ——茅盾《多角关系》七

44、面和意不和[miàn hé yì bù hé]

【解释】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示例】原来这班水手,与船头面和意不和,也有个缘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45、面面厮觑[miàn miàn sī qù]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厮觑。”

【示例】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46、面色如土[miàn sè rú tǔ]

【解释】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示例】学徒淘米河边,照见面色如土。 ——刘复《学徒苦》诗

47、面目一新[miàn mù yī xīn]

【解释】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示例】……和整党工作所造成的农村中面目一新的气象。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48、面是背非[miàn shì bèi fēi]

【解释】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9、面目可憎[miàn mù kě zēng]

【解释】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示例】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50、面壁虚构[miàn bì xū gòu]

【解释】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2章:“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

51、面朋口友[miàn péng kǒu yǒu]

【解释】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财之义,非道义之交不可。”

52、面壁而已[miàn bì ér yǐ]

【解释】面壁:面向墙壁;而已:罢了。面向墙壁呆坐罢了。比喻无所事事。

【出处】《晋书·王述传》:“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示例】垂帏痛饮,面壁而已。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53、面方如田[miàn fāng rú tián]

【解释】脸形方正,象田字一样。旧时迷信星相的人认为方脸是富贵相。

【出处】《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54、面誉不忠[miàn yù bù zhōng]

【解释】誉:称赞;忠:忠诚。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一定不忠实。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55、面壁磨砖[miàn bì mó zhuān]

【解释】比喻事不能成功。

【出处】《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示例】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人之常事。 ——宋·陈师道《请月长老再住荐福疏》

56、面从背违[miàn cóng bèi wéi]

【解释】面:当面;从:顺从;背:背后。当面顺从,背后有意见,说坏话。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如内而不知心。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

57、面有愧色[miàn yǒu kuì sè]

【解释】愧:惭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形容有所内疚。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

【示例】虎儿斑先领戎兵,多有损折,来见桓公,面有愧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一回

58、面授机宜[miàn shòu jī yí]

【解释】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经臣遴委得候补道胡统领,统带水陆各军,面授机宜,督师往剿,幸而士卒用命,得以一扫而平。”

【示例】左良玉在他退出后,立刻召集诸将,面授机宜。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59、面目全非[miàn mù quán fēi]

【解释】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示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60、面有难色[miàn yǒu nán sè]

【解释】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示例】看到他面有难色,我只好另想办法。

61、面折人过[miàn zhé rén guò]

【解释】面折:当面指责,批评;过:过错。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不宽容,不留余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示例】质性卞急,以廉介自持,好面折人过。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

62、面面相看[miàn miàn xiāng kàn]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

【示例】申耀宗和他手下的保卫团都面面相看,不言声儿。 ——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63、面缚舆榇[miàn fù yú chèn]

【解释】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出处】《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示例】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

64、面有菜色[miàn yǒu cài sè]

【解释】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示例】饱一餐,饿两顿,人人面有菜色。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五章

65、面如死灰[miàn rú sǐ huī]

【解释】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示例】听了明珠这番话,徐乾学和余国柱像被雷击了似的僵立在地,面如死灰。 ——二月河《康熙大帝》二十五

66、面面皆到[miàn miàn jiē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67、面面圆到[miàn miàn yuán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示例】这种新见解,对于古书的矛盾可谓面面圆到。 ——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

68、面有饥色[miàn yǒu jī sè]

【解释】饥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示例】片刻之间,一个衣服破烂、面有饥色、鬓发灰白的老妇被带到丹墀上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四章

69、面如凝脂[miàn rú níng zhī]

【解释】凝脂:凝结的脂肪。相貌白净而丰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70、面缚衔璧[miàn fù xián bì]

【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出处】《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示例】许僖公见楚救不至,乃面缚衔璧,向晋军中乞降,大出金帛犒军。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

71、面色如生[miàn sè rú shēng]

【解释】指死人的脸色象活着时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示例】天佑忙着来时,只见他面色如生。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72、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示例】(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面不改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73、面目狰狞[miàn mù zhēng níng]

【解释】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示例】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傅雷《傅雷家书·1955年4月21日夜》

74、面从心违[miàn cóng xīn wéi]

【解释】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示例】倘面从心违,致失朝廷实事求是本旨,非朕所望也。 ——《清史稿·德宗本纪二》

75、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g qù]

【解释】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示例】墙外有数十人,面面相觑,各有惊异之状。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

76、面引廷争[miàn yǐn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

77、面额焦烂[miàn é jiāo làn]

【解释】因受炮烙之刑或烧伤,脸颊和额头被烧得焦糊的样子。

【出处】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78、面貌狰狞[miàn mào zhēng níng]

【解释】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一个个身长臂大,面貌狰狞。”

79、面冷言横[miàn lěng yán hèng]

【解释】横:粗暴。面孔冷漠,说话蛮横。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格尔思表示,条约改议,外国尚有之,罪使从古未有。面冷言横。”

80、面壁九年[miàn bì jiǔ nián]

【解释】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

【示例】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 ——宋·黄庭坚《渔家傲》词

81、面面相睹[miàn miàn xiāng dǔ]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82、面红过耳[miàn hóng guò ěr]

【解释】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示例】看了一遍,不觉面红过耳,真是众日之下,羞愧难当,几乎把酒都羞醒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

83、面折庭争[miàn shé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84、面墙而立[miàn qiáng ér lì]

【解释】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示例】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85、面从腹非[miàn cóng fù fēi]

【解释】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86、面貌一新[miàn mào yī xīn]

【解释】样子完全改变,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现在农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87、面长面短[miàn cháng miàn duǎn]

【解释】指没见过面,不知对方是长脸还是方脸。

【出处】指没见过面,不知对方是长脸还是方脸。

【示例】你别以为你长得五官端正些,就有权利挑剔人家面长面短! ——张爱玲《多少恨》

88、面目黧黑[miàn mù lí hēi]

【解释】黧:黑中带黄的颜色。满脸黑黄色。形容面色憔悴。

【出处】《列子·黄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示例】当今之世,任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目黧黑,窍气不通者也。 ——清·章炳麟《变法箴言》

89、面如土色[miàn rú tǔ sè]

【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重读一遍,读得音韵铿锵,番使不敢则声,面如土色,不免呼拜舞辞朝。”

【示例】这是谁干的,我并没得罪人,为什么这么坑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贾芹拾来一看,吓得面如土色,说道

90、面折廷诤[miàn shé tíng zhè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示例】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清·章炳麟《变法箴言》

91、面红面赤[miàn hóng miàn chì]

【解释】指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出处】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三折:“子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红面赤。”

【示例】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