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田螺

概况

异名:黄螺(《医林纂要》),螺蛳(《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

原动物: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

历史:本品首载于《别录》“田中螺汁”条。陶弘景曰:“田螺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形圆,大如梨,橘,小者如桃,李,人煮食之。”韩保升曰:“状类蜗牛而尖长,青黄色,春夏采之”李时珍曰:“螺,蚌属也。其壳旋文。”据上所述,可知古代所用的田螺乃现今田螺属的多种田螺、

形态:中国圆田螺贝壳较大,呈长圆锥形,质薄而坚。有6~7个螺层,各层增长迅速,螺旋部发达,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深,壳面黄褐或深褐色,壳口卵圆形,周围有黑色框边。厣角质,为一黄褐色的卵圆形薄片,有环纹。

生境与分布:栖于水草丰茂的水泊、沟渠、池溏及水田的缓流中并以水生植物的叶子及低等藻类为食。分布于中国各地。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动物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yensis(Heude)。乌苏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ussuriensis(Gerstfeldt)。东北圆田螺Viviparus chui Yen也同样入药。

生药

采集:夏、秋季捕取。

化学性质

可食部分每100g约含水分81g、蛋白质10.7g、脂肪1.2g、碳水化合物4g、灰分3.3g,又含Ca1357mg、P191mg、Fe19.8mg、硫胺素0.05mg、核黄素0.17mg、尼克酸2.2mg、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48

药性

性味:甘、咸,寒。 ①《别录》:“汁:大寒。” ②崔禹锡《食经》:“咸,小冷。” ③《本草品汇精要》:“甘,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胃。”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清热,止渴,利水。

主治:小便赤涩,消渴,水肿,黄疸,脚气,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②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③《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气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 ④《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济,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狐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便赤涩,痔疮,浮肿等症。治肝热眼红痛,耳炎,火眼。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 外用:取涎涂或捣敷。

使用注意:①《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②《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稗史》:“治水气浮肿:田螺、大蒜、车前草研为膏,作大饼覆腹上,水从便旋而出。” ②《丹溪心法》:“治噤口痢,封脐引热下行:田螺肉捣碎,入主麝香少许,盒脐内。” ③《普济方》:“治一切疔肿:田螺1个,以好冰脑2片,放在螺内化成水,点疮上。” ④《医钞类编》:“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2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3.7cm。” ⑤《外科十法》:“治内痔外痔肿痛:田螺1个,以冰片适量渗厣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 ⑥《德生堂经验方》:“治大肠脱肛,脱下10~16cm者:大田螺2~3枚,将井水养3~4日,去泥,用适量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 ⑦《医林集要》:“治瘰疬溃破: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 ⑧福建中医药 1960;(9):“治肾脏性腹水:取鲜田螺(去壳)2~3只洗净,和食盐6g捣烂,摊于约9×9cm的玻璃纸上,敷于脐上,外以纱布覆盖,每日1次,以腹水消失为止。” ⑨《百一选方》:“治酒毒肠风下血:大田螺5个,洗净,仰顿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碾为细末,只作1服,热酒调下。” ⑩《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黄疸病:田螺肉10~20个,作剁酒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