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eihaidao Dao
[外文]:Hokkaldo
日本第二大岛。一级行政区。位于日本最北部。北隔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与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岛为邻,西临日本海,东濒太平洋。面积83517平方公里(包括北方四岛),人口566.8万(198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9人(不包括北方四岛),约为全国平均数的1/4,是全国人口最稀疏的地区。古称虾夷岛,原为阿伊努人居住地,1869年改称今名。道以下设14个支厅,习惯上划分道央、道南、道东、道北4个地方。首府札幌。
地势高峻多山,山地丘陵占68%,其中火山占全境41%,台地占21%,平原、低地占11%。以石狩、勇拂平原为界,分半岛与胴体两部分。半岛大部属那须火山带,1977年有珠山等8座火山喷发,喷出物淹没耕地,造成灾害。胴体部有两列山系南北纵贯,东侧为北见和日高山地,西侧为天盐和夕张山地,构成北海道的骨架。旭岳(2290米)、石狩岳、十胜岳等都在2000米以上。山脉之间有上川等盆地散布。东北部(包括北方四岛)有东西向千岛火山带横亘,火山壮观,与众多火口湖、峡谷、原始森林、温泉相配合,为重要旅游胜地。火山灰土占全境1/2以上,东、南部居多。沼泽土占6%,主要在东、北部。河流多源于中部山地,石狩、天盐和十胜川较长,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已开发利用。海岸线较平直,沿岸阶地发育。
气候冬寒夏凉,冬季长达半年(11月至翌年4月)。1月平均气温-4~-10℃,有-41℃的记录(旭川);8月18~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积雪期4个月。无霜期140天左右,只能生长一季作物。气候差异显著。濒日本海侧雪量大,夏季温度较高;临太平洋侧冬季多晴天,但夏季低温;鄂霍次克海侧4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寒冷少雪;内陆盆地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大陆性气候明显。西岸暖流,东南岸寒流。北岸、东岸有流冰,东南岸夏季有海啸。半岛为山毛榉、绿柏的北界,大部地区以冷杉、针枞为代表植物。
1886年设北海道厅,经济开始发展。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耕地约占全国1/5,以旱田为主(占75%),其中一半以上辟为牧草和饲料地。养畜业占北海道农业产值40.5%,旱田作物占34%,水稻占25.5%。农业经营规模大于其他各区。马铃薯、甜菜、大豆、玉米和乳牛、牛乳产量都列全国首位,是日本乳、肉用养畜业主要基地之一,分布在道东、道北地区。经过整治,石狩平原、上川盆地已成为商品粮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占总产量的6~7%,但夏季常遭寒害,产量不稳。森林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与原木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东、西两侧邻近海域为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渔业产量约占全国的 1/3。钏路是全国最大渔港。工业以利用本地资源为主。木材加工、纸浆、造纸工业发达,分布于苫小牧、旭川等地。水产、制糖和乳品等食品工业分布于札幌、函馆、带广等地。煤炭蕴藏量占全国之半,产量占6%。石狩煤田为主要产区,在接近煤,铁产地室兰建有钢铁工业。苫小牧建有石油炼制工业。道央定为新兴工业区。道内交通以札幌为中心,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线通往各地。函馆至本州的青森有铁路渡轮和海底隧道(见津轻海峡)。大雪山和阿寒国立公园为重要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