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半夏曲
名称出处:《韩氏医通》
概况基源: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块茎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
原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历史:本品始载于《韩氏医通》,书中云:“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王湿,每恶湿。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份共和造曲,楮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
余项参见“半夏”条。
生药鉴别:本品呈长方形块状,长约3.5cm,宽约2cm,厚约1cm,质硬,色白,上面印有品名,底面平滑。
加工炮制: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500g用生姜250g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125g,和温开水调和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内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②取漂过的半夏,研粉。每500g用面粉125g,生姜63g,洗净打汁拌入面粉内,加温开水调成糊浆状,再与半夏粉充分拌和,压扁约三分厚,切成小块,晒至半干,放入锅内烘至黄色为度。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药性性味:苦、辛,平。 《饮片新参》:“苦、辛,平。”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化滞。
主治: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 ①《饮片新参》:“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 ②《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止咳化痰,消食化滞。治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 ③《药茶与药露》:“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胀满,恶心呕吐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纱布包煎),6~9g。
使用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烦渴者慎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旋覆花,治咳嗽气逆,痰吐清稀,或不易咳出,支饮,胸闷短气,咳嗽倚息不能平卧。 ②配枇杷叶,治咳嗽日久,痰吐稀薄。 ③配沉香曲,治湿阻中脘,气机不畅,脘腹胀痛,呕吐气逆。 ④配六神曲,治胃弱食滞,消化不良,胃中嘈杂,脘腹胀痛,嗳气,呕逆。 ⑤配冬瓜子、葶苈子,治渗出性胸膜炎。 ⑥配麦门冬,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 ⑦配白术、干姜、治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 ⑧配蔻仁,治胃气上逆,干呕不止。
方选和验方: ①蠲饮六神汤(《女科撮要》)治产后痰迷神昏,谵语如狂,恶露仍通,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半夏曲15g,橘红9g,茯神9g,胆星6g,旋覆花9g,石菖蒲6g。水煎服。 ②王芝丸(《医部全录》)治风痰咳嗽:半夏曲180g,人参、茯苓、薄荷叶、明矾(枯)、南星(制)各60g。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姜汤下。风盛,薄荷汤下。 ③白术汤(《拔萃》)治脾中虚损及吐痰者:半夏曲15g,白术、木香、甘草各3g,茯苓6g,槟榔2.5g。为细末,每服3g,生姜汤调下,食前服。 ④开胃丸(《奇效良方》)治干呕气逆不止:半夏曲(微炒)90g,人参45g,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焙)、白术各30g。上为细末,用生姜汁同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不拘时用粥饮送下。 ⑤敌痰丸(《奇效良方》)治反胃呕噎:半夏曲(炒)、枯矾各30g,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60g,黑牵牛(取头末)90g。上为细末,用萝卜煮熟捣烂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远用生姜汤送下。 ⑥麦门冬散(《普济本事方》)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麦门冬9g,半夏曲(炙)9g,人参9g,茯苓9g,甘草9g(炙),为细末,每服6g,水200ml,姜3片,煎5分,去滓温,日2~3服。 ⑦养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满短气,语声不出,昼夜不止,饮食减少:炙半夏曲24g,甘草、肉桂(去粗皮)各15g,罂粟壳(去蒂盖;蜜炙)75g。为细末,每服5g,加生姜4片,水煎,不拘时服。 ⑧除湿汤(《证治要诀类方》引《是斋百一选方》)治湿痢,身重腹痛,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腰疼脚肿:炒半夏曲、厚朴(姜炒)、苍术各3g,藿香叶、陈皮、白术、茯苓各2.4g,炙甘草1.5g。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食后服。 ⑨紫沉丸(《洁古家珍》)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吐而疼痛:半夏曲30g,橘皮15g,代赭石9g,砂仁、乌梅、丁香、槟榔各6g,杏仁、沉香、木香、白术各3g,肉豆蔻、巴豆霜各1.5g。为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姜汤送下。 ⑩藿香散(《小儿药证直诀》)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痰涎:麦门冬、半夏曲、炙甘草各15g,藿香叶15g。为末,每服1.5~3g,水煎,食前温服。
医药家论述韩懋《韩氏医通》:“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主湿,每恶湿。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份共和造曲,楮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风痰以猪牙皂角煮汁去渣,炼膏如饧,入姜汁。火痰黑色,老痰如胶,以竹沥或荆沥入姜汁。湿痰白色寒痰清,以老姜煎浓汤,加煅白矾三分之一,如半夏三两,煅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沉痼者,自能使腐败随大小便出,或散而为疮,此半夏之妙也。古方二陈汤以此为君,世医因辛,反减至少许,而茯苓渗湿,陈皮行气,甘草醒脾,皆臣佐使而反多其铢两,盖不造曲之过。观法制半夏以姜、矾制辛,即能大嚼是也。佐以南星,治风痰。以姜汁、酒浸炒芩、连,及瓜蒌实、香油拌曲略炒之类,治火痰。以麸炒枳壳、枳实,姜汁浸蒸大黄、海粉之类,治老痰。以苍术、白术、俱米泔姜汁浸炒,甚至干姜、乌头,皆治湿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曲、麦芽作丸,尤有奇效。厚养之人,酒后多此而苦痰为病者,十常八九也。方书谓天下无逆流之水,人身有倒上之痰,气乱血余,化而为痰。故治痰以行气杀血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