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心理疗法

医者通过语言、行为等影响患者心理,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重视心理、社会环境在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并不断进行医疗实践,使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心身疾病观和较系统的心理疗法。在《内经》中就有不少相关论述,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记述的“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视内而已”。即治病时要转移病人的精神,说明疾病的原因。《灵枢·师传》中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中医的心理疗法是建立在藏象学说基础上的。中医认为,情志由五脏所主,如心主神,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之一。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引起情志的变化,异常的精神刺激也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病变,反之调理情志也能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心理疗法不仅可用于情志疾病,对于其他脏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心理疗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开导法

运用语言劝说、安慰、指导、保证、疏泄感情,以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给病人以心理支援,这适宜于心境所致的疾病。临床分四步进行:

(1)通过谈心了解病情,分析病人的心理行为,然后适当说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患病应接受的教训;

(2)分析疾病的预后,告诉病人如果治疗及时,休养得当,疾病是可以治愈,健康是可以恢复的,从而帮助病人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3)指导病人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如何进行休养摄生锻炼;

(4)对那些心情郁闷不释于怀的病人进行开导,使他们把感情疏泄出来,以解除他们的消极心理状态。

制胜法

又称以情胜情法。用激发的感情来抑制另一种感情,以打破情志上的恶性循环,建立新的良性循环的方法。这是遵循《素问》“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原则治疗一些情志病,特别是激情引起的疾病。如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使其悲,治疗因怒而病者;喜可以治忧,以欢乐诙谐之言娱之,使其喜,治疗因忧而病者;恐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使其恐怖,以治因喜而病者;怒以治思,以凌辱欺罔之言使其怒,可治因思而病者;思以治恐,以引起其深思熟虑之言使其思考,治疗因恐致病者。元代张子和发展了《内经》倡导的以情胜情法,而且较早应用音乐治疗情志病。

暗示法

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医者不是主要依靠正面的开导,而是用语言、手势、表情、暗号和环境,让病人相信并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疑病,有时医者自己出面暗示,有时委诸他人协助暗示。如一病人酒后误饮不洁之水,疑腹中生有红虫,日想月疑,渐成痞膈,遍医不愈,医者以红线剪断,置于泻药中,泻后令患者自己观察,相信虫已被驱出,而霍然痊愈。

转移法

医者诱导病人将其注意力由一客体转移至另一客体,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如一病人得疾不能食,闻荤腥即呕,医莫能治。医者引经据典,诊断为“食挂”,解释为病不在脾胃而在肺,投以清气润肺之剂而愈。本来病人注意力集中在脾胃,而医者则靠自己的威信,引经据典将其注意力转移至肺,用语言解除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再配合药物而取效。

恐吓法

利用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恐吓,打破过去精神上的恶性循环,以恢复失调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治疗方法。如呃逆,给以突然惊吓,可以顿止;悲思抑郁,给以严厉的责问,使其恐怖汗出,可以愈病等。

临床注意事项

(1)医生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对病人富有同情心。

(2)医生要耐心,语言慎重,替病人保守秘密。

(3)注意控制刺激的强度,过强、不当的刺激可使病情加重。

(4)正气虚弱较重者慎用。

(5)胃气虚弱所致的呃逆忌用恐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