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脾胃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从生理功能上看,脾主运化,统血,脾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胃主和降。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转输,所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故凡有关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转输障碍,或升降失常,出现纳呆、腹胀、水肿或呕恶、泄泻等症;或因气虚下陷,统摄无权所致的内脏下垂、各种出血;以及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气血不足诸症,均应考虑为脾胃病的临床表现。   如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水谷精微转输失职,则可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脾运化水液失职,水湿潴留,则可见痰饮、水肿、泄泻。如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见头目眩晕,久泄脱肛,或内脏下垂等症。如脾气虚衰,失其统摄之职,血失常道而溢于脉外,可见便血、崩漏、肌衄、紫斑等各种出血证。若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清阳不布,四肢肌肉无以充养,则可见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口唇淡白不泽,甚则萎黄。   总之,临床上凡运化、升清降浊及统血功能失常,均为脾胃病证临床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即可对中焦脾胃病证进行辨证分析。脾胃病证有虚有实,脾病以虚证为多,胃病以实证常见。虚证常为气虚、阳虚或阴津的亏损。实证则多为寒、湿、燥、热、食积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