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engshi
[外文]:city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的“城”和“市”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面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管子·度地》篇中说:“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市”,指的是交易市场,《周易·系辞下》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与市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城市发展概况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商品交换日益扩大和繁荣,逐渐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
(1)农业的发展产生剩余产品,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所以,历史上第一批城市都诞生在农业发达地区。而且,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壮大城市经济基础。另外,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农村购买力提高,需要城市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数量不断增加,促进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使农村可以为城市输送大批剩余劳动力,壮大城市规模。
(2)工业生产的发展和集聚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早期和中世纪的城市主要作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过程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很慢。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需要相对集中和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对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的发展,受到城市的腹地范围、与腹地的联系以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的影响。而城市对外交通体系越完善(即运输方式多样化、交通网络发达、运输能力扩大),城市与腹地的联系越密切,腹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此外,随着生产地域分工深化,区际空间联系加强,一些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出现以转运和区际贸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它们依靠其位置优势,发展外来资源的销售、储存、加工,可吸引大量建设项目和投资,从而促进城市本身的发展。
(4)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生产、流通容量加大,市场交换频率加快,要求城市为生产和流通提供科学研究、 运输、 通信、金融、保险以及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行业的配合。此外,现代城市越来越复杂,要求增加许多指挥、调度和管理机构,持续开设各种教育机构。而城市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城市发展商业饮食、社会保险、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种服务行业。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现代城市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现代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规模和容量大,内部结构、功能形态以及分类体系复杂,其生产更多地摆脱了土地和自然的束缚,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即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现代城市具有动态特征,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高效率的动态客体。现代城市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绝对量、流动程度、运动频率和运动的空间范围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使得城市各项设施实现高效率化。
现代城市化造成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集群区的出现,并产生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20世纪30年代流行将城市活动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类,从功能分区入手组织城市功能区。但到70年代人们认识到,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活动要求连续、流动的空间,城市规划应当致力于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现代城市中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多功能综合区。此外,城市与其周围区域存在连续的、有机的联系,城市规划应以区域规划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