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美味牛肝菌
名称出处:《中国的真菌》
概况异名:白牛肝(云南)。
基源:为牛肝菌科牛肝菌属真菌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ex Fr.,又名山乌茸、蘑菇(陕西)。
历史:《滇南本草》载:“牛肝菌,气味微酸,辛,平。主治清热解烦,养血和中。”泛指该属种的真菌。此菌亦是山西太原市产的“舒筋丸”最主要原料——蘑菇种类之一。
形态: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6~15cm,扁半球形,边缘钝,不粘,潮湿时稍带粘性,平滑,褐色、红褐色、黄褐色、土黄色以至暗褐色;菌柄长7~12cm,直径1.8~3.5cm,基部膨大或近圆柱状,中实,黄色,上部有微细的网纹。菌肉厚,白色,受伤处不变色,干燥后呈淡黄色;菌管黄色,在菌柄四周深深地凹陷;管口小,每1mm内有2~3个。孢子近棱形,黄色或淡橄榄色,壁表平滑,12~17×4,7~5.7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38页.图49)
生境与分布:生于混交林中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性质含赖氨酸、白氨酸、缬氨酸、天门冬酰胺、辛烯-1-醇-3,以及2甲基丁烯醇等。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41。
药性性味:淡,温。
功效:补虚止带,健脾消积。
主治:女子虚寒带下,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g;或与猪肉煮食。
临床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美味牛肝菌的功用同桦褶孔,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