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挖耳草

概况

异名:芸香草、毛叶芸香草(《滇南本草》),野烟叶、野思草(《草木便方》),野烟(《分类草药性》),杓儿菜(《四川中药志》),倒提壶(《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烟管头草(《浙江药用植物志》),野葵花、六氏草、野朝阳柄(《云南中草药》),烟管状草(《长白山植物药志》)。

基源: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烟管头草的全草。

原植物: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 L.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被白色长柔毛。基部叶花前凋萎;茎下部叶叶柄长4~10cm,具窄翅,向叶基渐宽,叶片长椭圆形或匙状长椭圆形,长6~12cm,宽4~6cm,顶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规则有胼胝尖的锯齿,两面被白色长柔毛和腺点;中部叶向上渐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枝端,开花时下垂;苞叶多数,大小不等,其中2~3枚较大,椭圆状披针形,长2~5cm,密被柔毛及腺点;总苞壳斗状,直径1~2cm,长7~8mm,总苞片4层,外层卵状长圆形,草质,被长柔毛,中层和内层狭长圆形至宽线形,外层通常反折;缘花雌性,管状,3~5齿裂;中央花两性,管状,5齿裂。瘦果宽线形,长4~4.5mm,顶端具短喙,具腺点。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84页.图6382)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沟边。广泛分布于中国除西藏等以外的各地。欧洲至朝鲜和日本都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季初开花时拔取全株,除去老茎及根,切成小段,晒干。药材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鉴别:茎具细纵纹,表面绿色或黑棕色,被白色茸毛,折断面粗糙,皮部纤维性强,髓部疏松,最外一层表皮易剥离。叶多破碎不全,两面均被茸毛。头状花序着生于分枝的顶端,花梗向下弯曲,近倒悬状,花梗上附有叶片。有香气。以新鲜、色绿、无老茎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苦、辛,寒。 ①《滇南本草》:“寒,苦、微辛。” ②《云南中草药》:“甘,寒。” ③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苦、辛,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寒,小毒。” ⑤《新华本草纲要》:“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杀虫。

主治:咽喉肿痛,风火牙痛,淋巴结结核,急性肠炎,痢疾,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①《滇南本草》:“泻诸经实热,客热,清咽喉热毒肿痛,风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脓溃散,伤风头痛,虚劳骨蒸,小儿惊风发搐,角弓反张。” ②《草木便方》:“解热毒,涂无名肿毒,风寒湿痹肿痛。” ③《四川中药志》:“能发汗,治疟疾及喉痹。作外用可洗一切黄水疮、疥疮、脓泡疮及痔疮。” ④《云南中草药》:“治小儿肺炎,泌尿道感染。疮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⑤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清热解毒,止血,杀虫。治咽喉肿痛,胃炎,胃痛,无名肿痛,恶疮,毒蛇咬伤。”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使用注意:《滇南本草》:“慢惊不宜服此药。”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滇南本草》:“治伤风头疼发热:芸香草3g,苏叶1g,白芷1.5g,川芎3g。姜皮为引,煎汤服。” ②《滇南本草》:“治小儿外乳蛾,痄腮红肿疼痛,热核:芸香草6g,白头翁6g,赤芍6g。水煎点酒服。” ③《滇南本草》:“治阳明实火,牙根肿痛,风火虫牙:芸香草9g,花椒15粒,煎汤频频漱口,或点酒服,或噙牙上。”

单方应用:①《滇南本草》:“治痈疽红肿,有脓者溃,无脓者散:芸香草不拘多少,煎水点水酒服。” ②《滇南本草》:“治小儿急惊,角弓反张,发搐,手足蹬摇:芸香草水煎,点水酒服;或加朱砂0.3g,蚯蚓2条,点水酒服。” ③《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烟管头草鲜品捣烂敷患处。”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阴疟:挖耳草、野棉花头、鱼鳅串,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