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松江鲈

硬骨鱼纲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又名四鳃鲈。因鳃盖膜具橙红色带纹似鳃,“四鳃”俱红,故名。中国四大淡水名贵食用鱼之一,以上海松江县所产者最为著名。松江鲈鲜嫩味美,古今驰名。《本草纲目》载:“吴人献淞江鲈鲙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鲙,东南佳味也。”其他如清代的《江南鱼鳞品》及有关县志等也有关于松江鲈的记载。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菲律宾等地。中国北自渤海、南至江苏、浙江、福建及台湾海峡沿海均有出产。

形态

体延长,前部平扁,尾部稍侧扁。头宽大,棘和棱为皮膜所覆盖。前鳃盖骨具4棘,上棘端部钩状上弯,第四棘向前。体无鳞,被粒状或细刺状皮突。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连续,胸鳍宽大。体褐黄色,体侧具5~6暗色横纹,鳃盖膜和臀鳍基底橙红色。(见彩图)

松江鲈生物学特性

松江鲈为降海产卵小型鱼类,每年4~6月幼鱼由海溯河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成鱼捕食虾类和小鱼。 1龄即达性成熟,而后进行降海产卵洄游。在松江等地区,亲鱼于每年11月开始游向浅海。一般雄鱼先抵产卵场,钻入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黄海南部蛎牙礁是松江鲈的产卵场之一。该礁长约15公里,宽约1公里,位于潮间带。松江鲈在牡蛎堆成的洞穴中繁殖,洞穴的底部覆盖少量泥沙;洞口多数朝南;有的洞口潮退后仅留少量海水,有的无水,但较潮湿,所产卵粘在洞穴顶壁。雌鱼产卵后离去,雄鱼留守洞穴保护卵块。产卵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 怀卵量5100~12800粒,卵粘结成块,呈淡黄色、橘黄色或橘红色,卵径1.48~1.58毫米。繁殖时的水温为4~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上升至14℃左右;满潮的盐度为30~32;约经26天孵化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5.3~6.3毫米,常静卧水底,偶作垂直运动。仔鱼出膜后,卵黄囊约需14天吸收完毕。幼鱼生长迅速,2个月平均长度增加3.2倍。成鱼体长约150毫米,体重在100克以下。

生产

上海地区松江鲈的渔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渔具以簖为主,在簖底设置篮篓进行捕捞。松江鲈出水易死,但以湿砻糠拌之,可存活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