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吴亡属越,中期后属楚。
秦(前206年)属会稽郡长水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由拳县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改禾兴为嘉兴。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改吴郡为吴国。嘉兴、海盐、娄县改隶吴国。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吴国仍改为吴郡。
梁天监六年(507年),裁娄县,并入信义县,隶信义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义县的原娄县部分,建昆山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置华亭县。泗泾地区属华亭县。
北宋(960~1127年)时期,农民、渔夫以有鱼蟹稻麦之饶,取外波、通波、洞泾、张泾等四水之利,傍顾会浦(即今通波塘)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名“会波村”,为泗泾镇之开端。南宋(1127~1279年)时期,因地理条件的变化,从华亭县城通往上海镇的主要水道,由原来的通波塘变为洞泾港,会波村逐步东移,形成新的村落,名“七间村”。
元代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七间村的基础上,发展为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集镇。但仍属雏型阶段。因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等四泾之水汇集于此,故取镇名为“泗泾”。
明正德七年(1513年),泗泾列为“泗泾市”。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泗泾镇属娄县。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县、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泗泾镇归属华亭县。
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改为松江县,隶属沪海道。
民国16年(1927年),撤道,仍归江苏省管辖。泗泾地区(包括泗联)属松江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松江县自治奉命试行区制,泗泾地区(包括泗联)属泗泾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泗泾地区沦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府直辖泗泾镇。
民国36年(1947年)7月,松江县撤销区制,建立2个区署,40个乡、镇。泗联地属泗泾镇。
1949年5月14日,泗泾地区解放 。
1957年撤区并乡,泗泾镇列为县属镇,原区属八乡成立泗联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8月,泗联乡建立东方人民公社,次年,改称泗联人民公社。
1978年3月,析泗联公社建九亭、洞泾公社。
1983年4月,政社分设建立乡、村体制,建立泗联乡人民政府。
1991年4月4日,撤销原泗泾镇、泗联乡,建立镇管村体制的新泗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