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名乳房病患者,在去看专科医生时,病史叙述是否准确、完整,将对医生的诊断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认真、全面、客观地查询病史,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要有意识地重点采集乳房病相关病史,才能最终作出正确的诊断,不致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 由于乳房病患者主要为女性,所以除了一般病史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如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其他发病情况,月经婚育及哺乳史、乳房病家族史、既往乳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史及其治疗用药经过等,这些病史均应重点采集。 (1)发病年龄及其他发病情况:由于乳房的发育在各个不同生理时期有其特点,所以乳房病发病也与各年龄段密切相关,如8岁以前出现的乳房肿块多为性早熟性乳房发育症;青春期出现的乳房肿块多为乳腺纤维腺瘤;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妊娠哺乳期;乳腺增生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则为45~55岁。低于25岁的女性极少患乳腺癌;绝经后女性出现乳房不适、乳房肿块、乳头血性或水样溢液则应高度疑为乳癌。因乳房周期性疼痛而发现乳房肿块后就诊者多为乳腺增生病;无症状而于无意间自己发现或体检发现的肿块则以乳房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男子出现乳头溢液则有较大的可能性为乳腺癌。 (2)月经婚育及哺乳史:应了解月经初潮年龄、平素月经情况、绝经年龄及月经周期中乳房有何变化;了解是否已婚、结婚年龄及婚姻状况;了解有否生育史、有否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史、初次妊娠年龄、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等;了解有否哺乳史、哺乳时间、乳汁分泌情况、哺乳期内是否患过急慢性乳腺炎、曾用何种回乳措施等;了解口服避孕药应用的种类、时间及反应等。一般来讲,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独身或结婚迟、婚姻维持时间短,35岁以上未育或35岁以上生育第一胎、初产前早期流产等因素常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对乳腺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而口服避孕药是否会增加乳腺癌危险性尚有争议。以上因素有助于临床作出正确诊断。 (3)乳房病家族史:了解母系亲属中有否乳房疾病史,特别是乳腺癌家族史对诊断很有意义。所谓母系亲属即指母亲及姐妹,如果有母系乳癌家族史,则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尤其是家族成员发生乳腺癌较早或患双侧乳腺癌者,则家族倾向更为明显。 (4)既往乳房疾病史及其他相关疾病史:了解以往是否曾患良、恶性乳房疾病,曾接受何种治疗;了解其他相关疾病史,如生殖系肿瘤史、甲状腺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史等。一般来讲,既往良性乳腺疾病史、乳房疾病手术史及一侧乳腺癌病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某种原因摄入外源性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垂体肿瘤可能导致溢乳-闭经综合征的发生。肝脏疾病及肾上腺疾病等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症。因此,了解这些病史对诊断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