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的钟山(紫金山)南麓独龙阜。始建时间不明,仅知洪武九年(1376)和十四年曾两次拆迁该地的蒋山寺和宝公塔,让地建陵。洪武十五年九月皇后马氏葬入,始有孝陵之名。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主体建筑孝陵殿等。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与马氏合葬。全部陵墓工程延续到了永乐三年(1405)方全部完工。皇太子朱标葬于孝陵之东,称东陵。在清初和清末,孝陵建筑曾遭战火破坏,今所存规模较小的陵门、享殿,均为清末重建,原址尚残存柱础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陵南起下马坊,北至方城圜丘,纵深达2.6公里。全部陵园原有垣墙,据记长22.5公里。其主要建筑自北向南为:宝城、明楼、具服殿、宰牲殿、左右庑、享殿(孝陵殿)、文武方门。然后是神道石刻,有文臣武将各4尊,华表2座,石兽24只。再后为神功圣德碑、大金门、神烈山碑。现存石刻大部完好。孝陵的建制和布局有创新和发展。它新创了明楼,改方坟为圆坟,外建圆形宝城,这对以后的明代诸陵(见明十三陵)和清陵有重要影响。至于神道依山势作回转曲折布置,是孝陵所特有的设计。孝陵把唐宋时帝王陵寝设上下二宫的制度合而为一,自陵门以内到神厨、神库、殿门、享殿与东西庑,平面作长方形。其后明成祖的长陵悉尊孝陵旧法,仅更宏敞而已。这一作法也影响至后世。孝陵建筑基础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刻朴素而又精美的纹饰。神道石刻技法简朴,形态稍嫌呆滞,但具有静谧肃穆之感,是明初石雕艺术的代表。

明孝陵武士石雕像立象石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