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iwu kuaiji
[外文]:financial accounting
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旨在反映与控制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财务成果的财务信息系统。它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企业已发生和已完成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中能用货币计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会计模式,加工转换成借助于会计报表(财务报表)所表达的财务信息,以供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在谋求增收节支、提高效益和进行理财决策时参考。
西方国家财务会计是以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集团(主要是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有助于投资决策与信贷决策的通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为目标。通用财务报表一般包括: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或收益表;
(3)业主或股东产权的其他变动表;
(4)财务状况变动表。这些报表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经营成果主要属于历史信息和货币信息,但结合其他财务报告中的预测信息和非货币信息,投资人和债权人可以从中了解“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现金净流入)能力”,以便在作出投资和信贷决策前,能对企业投资和贷款中获得的预期现金流入(股利、利息、到期证券和贷款的本金收入),在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作出较为正确的预测与判断。西方企业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目前一般是按传统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将会计数据加工改制而成。鉴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不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西方国家的会计界正致力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研究。已提出的改革设想主要有:
(1)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一般购买力报告模式)。旨在消除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他们建议在保留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对于由此产生的财务报表(即传统的财务报表)统一按一般物价指数加以调整。例如,在美国,可用“不变价格美元”(constant dollars)代表报表中的“历史美元”(historical dollars)重新表达所有项目。
(2)现行成本(重置成本)会计模式。旨在消除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中各个项目具体价格变动的影响。他们建议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会计模式代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产生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在美国,按照1979年公布的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SFAS No.33),要求符合条件的证券上市的大公司,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对规定的项目同时用“不变价格美元”和“现行成本”作为补充资料,在其他的财务报告手段中加以表达。在英国,按照1980年公布的第16号标准会计惯例公告(SSAP No.16),要求指定的大公司(人寿保险和投资信托企业除外),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提供现行成本信息。
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特点之一,是受会计原则的指导。例如,在美国,是受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指导。鉴于指导财务会计的现行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归纳与描述,美国会计界已经开始研究一套会计概念结构来改进公认会计原则,发展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从1978~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表的第1~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1~5)和1983年12月3日发表的征求意见稿(建议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分别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非企业组织财务报告目标和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阐述了具有权威性的见解。
中国财务会计通常指传统的会计核算中除成本核算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会计,基金和借款会计,销售收入、利润确定和分配会计,还包括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而不断出现的财务会计的新内容,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分支机构和联营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合并会计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