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江丰

图

中国现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原名周熙,笔名高冈、江烽、介福。1910年2月15日生于上海,1982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

江丰出身工人家庭,自幼喜欢画画,曾在上海白鹅西画会学画。后与一八艺社成员张眺、陈卓坤、陈铁耕等,共同筹建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1931年5月加入上海反帝大同盟,协助楼适夷编印左联机关刊物《前哨》。1931年鲁迅等举办木刻讲习会,请日本人内山嘉吉讲解木刻技法,江丰是 13名学员之一。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期间,上海反帝大同盟改名为上海民众反日会,江丰在该会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同时主编《工人画报》和《反帝画报》。这期间他创作了木刻组画《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 《日军侵华暴行》、《要求抗战者,杀》等,上述作品曾印成传单在街头散发。

1932年3月江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执行委员。为了便于开展合法的进步美术活动,他参与建立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同年7月这个研究所遭到破坏,他和其他10名成员被捕,后因无证据而释放。9月,由于参与筹划在上海召开全国反帝代表大会他再次被捕,至1935年才被营救出狱。

1936年初,江丰与郑野夫、沃渣、温涛在上海组织铁马版画会,编辑出版了《铁马版画》3期。11月又与力群、 曹白、陈烟桥、马达等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同时和广州现代版画会共同发起组织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这个展览会虽由于抗日战争爆发(1937)而未能在上海展出,但征集到的作品则由江丰全部带到武汉,后在胡风主持的《七月》杂志社支持下,举办了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展出作品300余件,推动了新木刻运动,宣传了抗日主张,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年,创作木刻《码头工人》。

《码头工人》

1938年2月,江丰到达抗日根据地延安,初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编辑《前线画报》,后到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江丰率领鲁迅艺术文学院文艺工作团来到华北解放区,并参与筹建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这时候他一面从事美术教育,同时坚持木刻创作,并且和该校师生一起深入群众,调查和研究民间年画,和民间艺人合作,开展新年画创作。这期间他的重要作品有《保卫家乡》、《念好书》、《说理斗争》、《国民党狱中的政治犯》、《上海第三次工人暴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丰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文化部顾问等职。这一阶段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很少创作,而专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的研究。他性格率直,勇于直言,积极主张和宣传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对盲目照抄西方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他主张大胆革新,希望中国画能反映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他的理论著述收集在《江丰美术论集》(上、下两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