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金融压制论

分析发展中国家抑制市场机制和不恰当的金融管理政策对经济成长和发展如何产生阻滞作用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E.S.肖和R.I.麦金农提出。

金融压制

肖和麦金农认为,金融变量与金融制度对于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中性因素,它既能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起到阻滞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他们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错误地选择金融政策与金融制度的现象。具体表现主要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即所谓的“金融压制”。

当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最高上限时,必然会出现利率无法准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短缺特性的情况。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因而,硬性规定名义利率上限后,实质利率常常为负数。在负实质利率条件下,储蓄者不愿将其剩余的货币存入金融体系中,而借款者则被刺激起高亢的借款需求,这将导致资金严重求大于供,自然会相应产生金融机构以“配给”方式授信和资金投机等现象。当以配给方式分配资金时,能获得信贷的多是享有特权的国营企业和机构,或者是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业,这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量的民营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高利贷者和当铺求贷。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并主要为特权阶级服务,最多为一些大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方便,因此,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在资金获取上就极为困难。

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通过官方汇率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也是金融压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能以较低的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的只能是一些享受特权的机构和阶级,外汇的供不应求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由于本国币值高估,出口受到极大损害,与此同时,一些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则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更容易造成重视重工业,轻视农业、轻工业的后果。

经济效应

肖认为,金融压制战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四个效应:

收入效应

由于许多奉行金融压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公众和企业作为实际货币余额的持有者和使用者,为了避免缴纳物价上涨率的通货膨胀税,就会减少以实际货币余额增量形式保有的储蓄,这种情况与官方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一道,必然会产生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反而得不到资金,官办金融机构却将资金分配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部门的现象。肖和麦金农都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们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多,储蓄和投资就多,储蓄和投资多,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就快,但在许多实行金融压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却是与此相反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极缓慢的收入增长。

储蓄效应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压制,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金融工具的数量很少,许多地区甚至还保留着物物交换的传统交易方式。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几乎没有无风险的资产。由于通货膨胀率既不稳定也无法预测,官定低利率又不用变动名义利率的方法来抵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就常常用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法回避风险。这样,自然会使储蓄率的提高大受影响。

投资效应

在金融压制战略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的投资受到限制。这首先阻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增加了对粮食和原材料进口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靠外援来满足。本国币值的高估和对本国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又严重影响了出口的增长,使得经济进一步依赖外援。在国民经济的带头部门中,某些投资带来了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性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了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同时,由于工业集中于城市地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极大的压力,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就业效应

金融压制战略下对传统部门的抑制,迫使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而由于城市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这些劳动力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吸纳到具有相对较高工资水平的行业和企业中去,其余劳动力,或是滞留在低工资水平的行业、企业中,或是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城市无产者阶层。

数学表述

上述金融压制战略及其后果可用下图表述。图中,纵轴代表实质利率(实质存款利率或实质放款利率),横轴代表储蓄量和投资量。假定经济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两部分,所有的金融机构均集中于现代部门。当实质存款利率为零时,传统部门的储蓄S1完全不愿意存入金融体系,只有现代部门的储蓄S2,才有一部分存入金融体系。这表现于横轴上的OS2。只有当实质利率增加后,传统部门的储蓄才开始流入金融体系,现代部门的储蓄也会有所增加,表现为从S2开始的直线开始上升,至X点则两部门的储蓄均被吸收,储蓄线为SXS2,表示全社会的储蓄和实质利率依同一方向变动。另一方面,实质投资线II向下倾斜,虽然也表示实质投资与实质放款利率为负相关关系,但主要表明实质投资收益递减趋向。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相交点为 E。在理论上,E 是均衡利率即存款利率与放款利率相等的利率。然而,金融体系本身也需要经营费用,假如存款利率与放款利率相等,金融体系就无法生存。若EX是金融体系的经营成本,则从X 引伸出与II的平行线I'I',表示扣除了金融体系经营成本后的投资线。这样,在均衡状态下,金融体系的放款利率为E(=ON),存款利率为X(=OM)。

图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如果由于政府管制等人为因素,造成最高存款利率为OC,在这一利率水准上,资金的供应为CA,需求为CB,因此,AB就表示资金需求缺口。金融体系就不得不运用“配给”的方式来提供信贷。结果,一小部分能获得银行信贷的特权阶级,便能获得等于AHDC的额外利润。因为,他们的投资收益为OF,但付出的利率仅为OL(CL=EX=GH)。而且,由于投资未能扩展至均衡点,因此,整个社会的损失可由三角形AXH表示。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能从CA增至NE,则生产者的剩余为四边形AXEG,减去金融体系经营费用XEGH后,尚余AXH。最后,如果金融体系具有高度的垄断性,从而能将放款利率提高至OF,则超额利润AHDC便会从借款者手中转移至金融体系。然而,从社会观点考察,无论是那些具有特权的借款者还是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体系,只要能从贷款的分配获取超额利润,都表明资源的无效率运用和不公平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