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集装箱运输

把适合装箱的货物装入集装箱内,再用车、船、飞机载运的一种运输形式。主要用于件杂货运输。

简史

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不同轨距的铁路运输中采用了大容器装运件杂货,以便快速换装。1853年,美国铁路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是集装箱运输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使用集装箱运输军需品,迈出了集装箱运输实用化的一步。1955年,美国铁路为了和汽车运输竞争,将载有集装箱的汽车挂车、半挂车置于铁路平板车上运输,将汽车运输机动灵活、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优点和铁路长途运输运费低、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联运方式,从而获得大量货运量。同年,美国海陆公司开始逐步实行海运集装箱计划,1956年4月首先在纽约—休斯顿航线上正式开展集装箱运输。

1965年,英国铁路开办定时、定点、定编组的大型集装箱直达快车,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美国海上大型集装箱先后抵达联邦德国、日本的港口,推动了一些国家集装箱水陆联运的发展。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进出口的件杂货约有70%~90%使用集装箱运输。

中国在50年代开始办理铁路集装箱运输,并进行了水陆联运集装箱的试运。60年代末开办了海上集装箱运输。70年代开始了内河集装箱运输,并相继开办中日、中美、中澳等十几条航线的进出口件杂货集装箱运输。1980年4月,开始在京沪线铁路上开展按运输方案组织集装箱运输,将沿线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作业纳入统一的计划,采取定点、定量、定时的“三定”运输。1983年开始开行集装箱直达列车。1983年底已有约 200个铁路车站办理集装箱运输业务。集装箱联运也有了新的发展。

陆桥运输

集装箱国际联运的一种重要形式。陆桥即陆地桥梁的简称,是联接两个海域的陆上集装箱运输路线。陆桥运输是通过横贯大陆的铁路集装箱运输把两端的海上集装箱运输联接起来,形成集装箱的海-陆-海联运,以缩短集装箱运输路线。

世界上有两个大的陆桥,即美国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集装箱由日─美航线经美国大陆桥(连接美国东西部海岸的横贯大陆铁路)转美─欧航线,形成日本和欧洲之间(经美国)的集装箱联运,反之亦然。集装箱由远东─苏联航线经西伯利亚大陆桥(横贯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转苏─欧航线,形成远东和欧洲之间(经苏联)的集装箱联运,反之亦然。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70年代初期起美国一些运输公司逐步开展“小陆桥运输”,把日本运往美国沿海港口和港湾地区的集装箱,组织海(日─美航线)陆(美国陆地)联运。其后又进一步发展“微型陆桥运输”,即由船公司办理从日本到美国内地或相反方向的“门到门”的集装箱联运。

优越性

件杂货的品类、规格繁多,大小轻重不一,物性不同。传统的件杂货运输形式,要花费大量人力装卸、搬运、中转、储存,效率低、成本高。采用集装箱运输,为实现装卸、搬运、中转、储存的机械化、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可较大地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集装箱运输的技术经济效益:

(1)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集装箱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密封性,货物装在箱内就可免去或简化运输包装。集装箱可以露天堆放,相对地减少了仓库的需要量及其建筑费用。

(2)减少货损货差。集装箱结构牢固,并可避免货物捣载,因而在运输过程中货物质量和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3)可以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降低运输费用,加速货物运达和运输工具周转,这是上述各项效益的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