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和中方配合心理疏导对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和中方配合心理疏导对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测定,经8周和中方递减法服用配合心理疏导后测定症状积分,随访2个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21例,有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而直接影响疗效,中药诸性混合成中和药性符合FD的病理基础,和中方配合心理疏导疗效安全确切,不易复发。

【关键词】 老年难治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疏导; 中医药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予中医辨证用药和/或西药促胃动力药等收效,但其中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和易复发。近年来,我们对36例老年难治性FD患者采用和中方配合心理疏导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年龄≥60岁老年人;(2)符合1989年美国消化学会在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上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3)经中医辨证用药和/或西药促胃动力药等治疗3周以上,症状无改善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5岁;疗程5~20年;经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估,均有不同程度担心、紧张、多虑等焦虑和/或失落、无助等抑郁倾向。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1)自拟和中方(仲景“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成),药用制半夏10g,干姜3~8g,太子参20~30g,黄连5~10g,黄芩10~15g,大枣15g,砂仁6g(后下),广木香6g(后下),吴茱萸10g,素馨花15g,合欢皮15g,丹参20~30g,地龙15g,焦三仙各20g,全方具有舒郁活血和中之功。采用递减服药方法,即第1周每日1剂,第2~3周隔日1剂,第4~6周每3日1剂,第7~8周每周1剂,均水煎,早晚分服。(2)心理疏导:患者每次就诊针对每个患者不同心境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安抚,大致耗时15min,达到病人感到宽慰、安心为目标,每周至少1次。观察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停用对疗效有影响的其他药物。

2.2 观察指标

2.2.1 症状评分

记录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厌食、恶心或呕吐等主要症状,并按无症状、轻(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中(时轻时重,较常出现)、重(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4级分别记0分、1分、2分和3分。经算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按公式计算疗效指数。

2.2.2 疗效制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疗效指数>75%为显效,51%~75%为有效,26%~50%为好转,≤25%为无效。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若症状总分数恢复≥治疗前总分数,也判定为无效。

3 治疗结果

经8周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其中1例无效为2个月后随访当中症状加重者。总有效率为94.4%,无不良反应。

4 讨论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治疗缺乏稳定、持久的疗效。我们通过本组的观察,此类患者有病程较长,心理压力过重,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普遍存在焦虑和/或抑郁情绪,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加重症状,使病情难于控制,属典型的身心性疾病。国内学者研究表明FD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人群水平,且症状程度与评分数呈正相关,精神因素在FD发病过程中影响甚大,主要使胃对物理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处于高敏状态[2]。不消除精神因素,胃始终处于高度易激惹状态,消化不良症状难于改善,缠绵反复。

多数中医学者将FD归属为“痞满”、“胃脘痛”范畴,我们认为此病是一种“合病”,即“胃痞证合郁证”、“胃脘痛合郁证”更为贴切,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人身诸病,多发于郁”和《医经溯洄集·五郁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景岳全书·郁证》有“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之说,近年卜氏[3]认为FD患者精神症状与“肝郁”有相关性。中医辨证大多分为肝气郁结型、脾胃气虚型、肝气犯胃型和湿热滞胃型4种证型。我们认为胃长期纳入饮食百味,辛热、苦寒、攻消、滋补之品诸性皆受,必使胃处于诸性错杂矛盾病理进程中,虽中医宏观辨证能区分寒热、虚实,但唯寒唯热,唯补唯泻之偏颇方药,不能很好针对胃病理基础,因而收效甚微。只有通过寒热、消补、升降混合组方用药,方能达到“中和”不偏颇而发挥较佳的疗效。再者,活血通络也是提高本病疗效不容忽视的法则,因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活血能改善胃黏膜下微循环,从而提高胃黏膜屏障的保护功能。

和中方由经方“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成,方中寒热、消补并用,通合胃的病理特点,故此疗效深得后人推崇。制半夏、干姜、砂仁行气、温胃、降逆止呕;黄连、黄芩泻火解毒、燥湿除烦,抑杀幽门螺杆菌;太子参、大枣补益脾胃;砂仁、广木香理气止痛、消痞和胃;吴茱萸、黄连抑酸止呕;合欢皮、素馨花舒肝解郁;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抗胃肠过敏;焦三仙消滞和胃,共奏舒郁活血和中之功效。服药采用递减方法,可以随症状改善而减少药对胃的直接刺激,又可起到“暗示”作用,症状在逐步好转,令患者心理有“脱敏”效应。服药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显得十分重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心境开朗,信心增强,情绪稳定,消除由不良情绪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免疫内分泌调节失衡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的症状,是疗效的持续、稳定的保证。本组研究取得总有效率94.4%,安全有效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是心理疏导及中药舒郁活血和中治法施治同时干预治疗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周吕,柯美云.胃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52-664.

2 田虹,周汉建,戈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广东医学,1999,20:859-861.

3 王伟岸,岳恒志.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概念.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