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带鱼

概况

异名:鞭鱼(《医林纂要》),带柳(《福清县志》),裙带鱼(《柑园小识》),海刀鱼、鳞刀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基源:为带鱼科鱼属动物带鱼。带鱼属中国约3种。药用其肉。

原动物: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

形态:体长呈带状,尾部末端呈细鞭状。头长为体高的2倍。眼间隔平坦。口大,下颌长于上颌。牙发达而锐利。上颌前端的倒钩状犬牙2对在闭口时可嵌入下颌窝内。下颌前端具犬牙2对,闭口时外露,上下颌两侧各具侧扁而尖锐的牙1列。上颌牙数为9~11枚。下颌牙数为11~13枚,侧线完全,在胸鳍处有一弧状弯曲折向腹部。背鳍130~140,起点于鳃孔后上角,几沿着背部的全长;臀鳍107~113,鳍棘上刺尖外露,无腹鳍。

生境与分布:为中上层结群性回游鱼类,栖息于水深20~100m的近海。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生药

采集:捕捞后,除去内脏、鳞及头部,洗净,鲜用。

化学性质

食部每100g含水分74g,蛋白质18.1g,脂肪7.4g,灰分1.1g,Ca 24mg,P 160mg,Fe 1.1mg,维生素B1 0.01mg,维生素B2 0.09mg,烟酸1.9mg,维生素A 50国际单位[1]。鲜带鱼每1kg含碘80μg[1]。咸带鱼食部100g含水分50g,蛋白质24.4g,脂肪11.5g,灰分13.9g,Ca 132mg,P 113mg,Fe 1.0mg[1]。鱼鳞含20-25%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19。[2] 营养学报 1990;12(4):426。

药性

性味:①《本草从新》:“甘,温。”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效:和中,暖胃,补五脏。

使用注意:①《药性考》:“多食发疥。”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疥动风,病人忌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治肝炎:鲜带鱼蒸熟后上层油食用,不限量,能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