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漠化? 近年来,沙漠化成为当今世界面临最大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近几十年来由于沙漠化土地面积的迅速蔓延,造成了环境退化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局部地区政局的动荡和社会安全等问题,使之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沙漠化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有1498×104km2的沙漠化土地。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历史时期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和干旱地区沙漠边缘的河流沿岸或深入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在蔓延;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更以年均2100km2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进入90年代,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这样,整个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5万km2。 1、成因是什么? 造成沙漠化的原因一般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干旱多风,特别是风季与干旱季节在时间上的同步性;二是大部分地区地表具有较为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前者是动力条件,后者是物质基础。人为因素则更重要于自然因素,是诱发沙漠化并使其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就是影响甚至破坏地表及植被,使地表裸露后遭受风蚀风积作用,破坏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降低了土地生产潜力。 造成沙漠化的原因一般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干旱多风,特别是风季与干旱季节在时间上的同步性;二是大部分地区地表具有较为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前者是动力条件,后者是物质基础。人为因素则更重要于自然因素,是诱发沙漠化并使其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就是影响甚至破坏地表及植被,使地表裸露后遭受风蚀风积作用,破坏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降低了土地生产潜力。 世界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以非洲和亚洲居多,分别占全球沙漠化土地的36.9%和35.4%。在中国,沙漠化土地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 2、危害在哪里? 沙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土地生产潜力和生物生产量降低,全球性土地资源减少,造成沙漠化区域经济衰退和政局的不稳;2.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营养不良和健康状况恶化,环境难民增加;3.农牧业用地和居民点、交通、水利工程等遭受风沙侵害;4.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降低了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沙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土地生产潜力和生物生产量降低,全球性土地资源减少,造成沙漠化区域经济衰退和政局的不稳;2.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营养不良和健康状况恶化,环境难民增加;3.农牧业用地和居民点、交通、水利工程等遭受风沙侵害;4.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降低了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联合国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目前干旱地区中有10%~20%的土地已无法耕种,丧失了经济价值。 非洲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世界上已经沙漠化的土地有一半在非洲。据统计,非洲有大约2/3的面积被沙漠和干旱土地所覆盖。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非洲森林面积约减少50%,人均可耕地减少了一半以上。这种状况已对非洲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3亿多人遭受沙漠化困扰。 亚洲土地沙漠化现象也很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已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其中中亚地区尤为严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近1/4的土地出现沙漠化,1.4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3、如何治理沙漠化? 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须本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和因害设防的原则,建立既可防治土地沙漠化、又可促进生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防治体系,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沙漠化土地治理的具体措施上,在农牧交错地区可针对沙区中居民点、耕地、草场相对分散分布的特点,以生态户为基础,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用地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并和营造防风沙林带、林网及沙丘表面栽植固沙植物、丘间地营造片林或封育相结合的措施;在草原牧区,除了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轮牧和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外,还应与合理配置水井、确定放牧点密度、修建牧道等结合起来;在干旱地区,要以内陆河流域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确定用水计划,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内部护田林网、绿洲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和绿洲外围沙丘固定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4、国外治沙的先进经验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政府主导型 美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用以治理沙漠化,如限制土地退化地区的载畜量,调整畜禽结构,推广围栏放牧技术;引进与培育优良物种,恢复退化植被;实施节水保温灌溉技术,保护土壤、节约水源;禁止乱开滥伐矿山、森林等。另外,国家鼓励私有土地者种草植树,在技术、设备、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德国号召回归自然,1965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海岸防风固沙林等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款由国家补贴,同时免征林业产品税,只征5%的特产税,国有林经营费用40%~60%由政府拨款。 印度和以色列:科技主导型 印度利用卫星编制了沙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基本摸清了不同土地利用体系下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固定流沙的技术,通过种草植树、改土固沙等措施,达到既维持生态平衡又改造大片流沙地的目的。 以色列采用高技术、高投入战略。一是广泛引种驯化,派出科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收集干旱地区有价值的物种进行试种研究;二是开展植物杂交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盐碱耐干旱的新品种;三是对作物的引种、培育、种植以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作用,使沙漠化劣势成为自然优势。 澳大利亚和土库曼斯坦:沙漠产业化模式 澳大利亚积极开展水、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建立农垦区、示范区和沙漠公园,利用沙漠独特的景观吸引游客。土库曼斯坦修建了卡拉姆运河,调运河之水到西部灌溉约5000万亩的荒漠草场和1500万亩的新农垦区,使运河两岸成为以棉花为主的农业基地。 世界著名沙漠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语撒哈拉即“大荒漠”的意思,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占据了北非大部分地区。大约有400万人居住在这里。撒哈拉覆盖了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乍得、马里以及毛里塔尼亚的大部分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之为“死亡之海”,它是世界上大型沙漠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它位于塔里木盆地,沙漠覆盖面积为337600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端和南端都有丝绸之路的支线穿过。 法拉夫拉沙漠 到埃及的法拉法拉绿洲旅游,绝对不能错过的一大景观就是被称为“白色沙漠”的法拉夫拉沙漠。沙漠位于法拉法拉以北45公里处。这里的沙子呈奶油一样的雪白色,和周围的黄色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辛普森沙漠 澳大利亚辛普森沙漠因其鲜艳的红色闻名于世。这里由于铁质物质的长期风化,使沙石裹上了一层氧化铁的外衣。于是,一望无垠的沙漠便成了一团火,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壮丽。 索诺拉沙漠 它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及墨西哥索诺拉州的大片地区。它是北美地区最大和最热的沙漠之一,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在索诺拉沙漠生长,如北美洲巨人柱仙人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