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屈家岭遗址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村西100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的遗址。遗址坐落在一片椭圆形的岗地之上,地势缓平,附近丘陵起伏,青木档河和青木河由东西两侧环绕其南,交汇合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遗址发现于1954年,至今经过多次的发掘和深入研究,发现这种遗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故定名为“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年代为距今约4000余年。1988年,屈家岭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家岭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发现房基、墓葬、窖穴等遗迹。出土石器以磨制为主,有斧、凿、铲、锛、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纹饰有弦纹、蓝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壶形器、碗、三足碟等。

出土物中以彩陶纺轮、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具特色。陶制的鼎、豆、碗等器皿均为双弧形折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屈家岭文化分布在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西北山地和河南省的南部与湖北相邻的地带,分布较广,文化面貌具有极为浓厚的地方色彩。

该遗址中所保留的大量生产工具和粳稻谷壳表明,“屈家岭人”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饲养、渔猎、纺织等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分工,制陶业相当发达,陶器的品种丰富,图案美观。色彩鲜艳的彩陶器、陶质禽鸟模型及玉饰品,反映出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面貌。农业的进步和象征父权崇拜的“陶祖”的出现,说明其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父系氏族的社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