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被切断后,大约12h左右轴突发生变性,6~10天后变性的轴突几乎完全被吸收。髓鞘是由Schwann细胞发生的脂肪性膜,神经纤维被切断后髓鞘也随之崩解,大约在8~32天之间,髓鞘最后被分解成为1μm左右的小球形髓鞘最终分解产物,由Schwann细胞排出,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清除。 此外,神经细胞发生逆行性变性,神经元胞体肿胀,尼氏体消失,细胞核偏移,突触终端减少。其最后归宿不同,有的神经元经过一定时间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而有的神经元却趋于缩小、崩解以至于消失的归宿。一般认为变性的过程及严重程度,实验动物的种属和成熟程度,损伤部位与胞体的距离远近,术后存活时间,受损神经元的机能或形态类型等都可以影响神经元染质溶解的程度。 周围神经纤维变性时Schwann细胞的变化与轴突及髓鞘相反,它不但不发生变性、消失,反而走上增殖的道路。其早期变化为核糖体和线粒体增加,核增大,染色质密度增加,并有一些溶酶体成分出现。到神经纤维被切断4天左右,Schwann细胞分裂增殖,不断增殖的Schwann细胞沿神经纤维的长轴平行地呈带状排列,形成Büngner带,成为再生神经纤维的诱导结构。 如果神经细胞并未发生完全的逆行性变性,在损伤10h之后,其断端开始膨大形成类似胚胎期神经元轴突发生时的生长锥(growthcone)的形态,24h内,由此膨大部位发生多条细的新芽向远侧方伸延,这些新芽通过损伤部位进入业已变性的原来轴突远侧段的遗址。生长锥发出的新芽进入神经膜管后,沿神经内膜的内面(即Büngner带和神经内膜之间),以每天约4mm的速度生长并向远侧进行。在生长过程中,有的新芽逐渐侵入Schwann细胞质中被Schwann细胞质所包绕,继续生长发音并且移至神经膜管的中心继续伸延,一直生长到原来的靶器官的位置,重新和失去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后成分结合形成再生的突触而恢复原来的机能。至此完成变性的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理论上,神经修复对合得越准确,长入雪旺氏鞘并到达终末的轴索越多,功能恢复也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