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musiji-Kesakefu
[外文]:Н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1844~1908)
俄国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1844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贵族家庭。7岁学钢琴。10岁开始作曲。12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1859~1860年从Ф.А.卡尼列学钢琴。1861年认识М.А.巴拉基列夫、В.В.斯塔索夫、М.П.穆索尔斯基等人,思想上和艺术上受到很大启示,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最年轻的成员。1862年于海军士官学校毕业,获海军准尉军衔,被派在金刚石号快船上巡航南、北美洲。在长达两年半的航途中,经历了艰辛的海上生活,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阅读了В.Γ.别林斯基、Н.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和大量历史、科学书籍,眼界为之开阔。1865年返回圣彼得堡,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交响曲》,同年上演,引起人们注意。60年代还写了交响音画《萨德科》(1867,1892修订),《第二交响曲》(《安塔尔》,1863,后改称交响组曲,1897修订)和若干声乐浪漫曲。1872年完成第 1部历史题材的歌剧《普斯科夫的姑娘》,次年在圣彼得堡玛丽亚歌剧院上演。1873~1875年致力于提高作曲技术。从70年代初起他身兼多职,从事各种音乐活动: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1871~1903),在帝国海军部所属各吹奏乐团任监察员(1873~1884),也任过免费音乐学校校长(1874~1881)。他记录编纂民歌,审编修定М.И.格林卡歌剧总谱,指挥歌剧和交响乐演出,领导别利亚耶夫小组,还在宫廷唱诗班任主管助理等。
自70年代末起,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进入高潮。先后写了14部歌剧。其中著名的有:民间生活气息浓郁的《五月之夜》(根据H.B.果戈理中篇小说改编,1878年完成,1880年上演);富有哲理含义的童话歌剧《雪姑娘》(根据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童话,1881年完成,1882年上演);俄国古代生活与幻想世界交替、场面宏伟的《萨德科》(取材于民间传说,1896年完成,1897年上演);为农家妇女鸣不平的《沙皇的新娘》(根据Л.А.梅伊同名剧本,1898年完成,1899年上演);嘲弄君王昏庸的《萨尔坦沙皇的童话》(根据A.C.普希金原著,1900年完成并上演);以神话题材揭露沙皇专制腐朽的《不死的卡谢》(根据E.M.彼得罗夫斯基的歌剧脚本,1902年完成并上演);以古代俄罗斯人与鞑靼人的民族冲突传说为内容的《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根据古罗斯传说。1905年完成,1907年上演);以讽刺笔调影射沙皇的《金鸡》(根据普希金童话,1907年完成,1908年上演)。在交响乐创作方面最出色的是异国情调的作品:《西班牙随想曲》(1887)和交响组曲《山鲁佐德》(取材于阿拉伯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1888)。此外还写有钢琴协奏曲、室内器乐重奏、康塔塔、合唱和声乐浪漫曲等。80年代,在穆索尔斯基和А.П.鲍罗丁相继去世以后,他承担了整理遗稿,组织曲谱的出版、演出等繁重工作。
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高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因支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生罢课被解职。学生们为了支持他,在А.К.格拉祖诺夫指导下,组织上演了歌剧《不死的卡谢》,结果作品遭到查禁,作者本人受到监视。直到1905年底音乐学院获得自治权后,他才返校任职。1908年6月21日卒于卢加附近的柳边斯克庄园。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题材大多取自历史、文学和民间神话传说。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同时汲取了东方民族音调,既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又散发着异国风味。作品多以艳丽的旋律和配器,描绘风俗景物和神话境界而著称。同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相比较,他的创作领域更宽阔,体裁形式更多样,写作技巧更完善,但是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上和音乐语言的独创性上略为逊色。他的著作有《和声学实用教程》(1886)、《管弦乐法原理》(1913)和自传《我的音乐生活》(1909),都有中译本。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事音乐教育活动长达37年,教学经验丰富,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著名的学生有:格拉祖诺夫、А.К.利亚多夫、А.С.阿连斯基、I.F.斯特拉文斯基、Н.Я.米亚斯科夫斯基、H.B.李森科、В.Я.维托尔、М.А.巴兰奇瓦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