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广西南宁市那楼镇的历史沿革

那楼镇清朝民国时期

清康熙九年(1670年),沿袭明制,那楼大部分地区属于今灵山县管辖,全县编户为22里,领一坊16都;乾隆年间,编户仍为22里,划分一坊15乡,乡领17都22图,339个村落。于今那楼镇那务村大坡置西乡巡检司,西乡领上宁都图、中宁都图、下宁都图,46个村落。

嘉庆以后,沿用治安区域划分,县以下称为练。灵山县于今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一带设置上宁练、中宁练、下宁练。其中,下宁练练团置于那楼圩,辖81个村落。

民国元年至民国15年(1912~1926年),灵山县仍沿用团练建制,全县共分18个练。今那楼镇大部分地区属于下宁练,北部地区属于中宁练。

民国16年(1927年),开始废除团练建制,改设区乡,改制工作于民国20年结束。当时共设8个区,而区仅为区域划分,不设行政机构。

民国23年,石塘、镇安、化龙、中秀等4个乡从第二区分出,增设第九区。全县区辖60个乡。

第一区(附城) 辖东安、峰安、冠左、冠中、冠右、久治、仙山、仙岭、檀圩9个乡。

第二区(平山) 辖东中、永凝、永安、永吉、维灵、庆良、保良7个乡。

第三区(佛子)辖三圣、新化、芳兰、龙府4个乡。

第四区(平南) 辖平南、龙里、白花、烟悦、茅针、龙和、长福7个乡。

第五区(那隆) 辖正和、绥靖、钟灵、太平、那隆、三隆、龙山、申安8个乡。

第六区(旧州) 辖上安、中和、狮岭、沙坪、镇平、均安、南安、太平8个乡。

第七区(那楼) 辖百济、那楼、那路、光华、新江、那礼6个乡。

第八区(武利) 辖明山、联和、联卫、武利、维安、伯劳、升平7个乡。

第九区(石塘) 辖石塘、中秀、化龙、镇安4个乡。

民国24年(1935年),灵山县废区并乡,成立保甲。

民国25年(1936年),那楼镇成立,与那楼乡并存,政府均设在那楼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1日,实施新县制,全县设立4个区,调整合并部分乡,调整后,4个区辖60个乡(镇)632个保6382个甲。那楼镇地区属于第四区。第四区辖7个乡65个保656个甲:均安乡7个保64个甲;那楼乡12个保129个甲;那凤乡10个保81个甲; 那路乡7个保74个甲;新江乡12个保111个甲;那礼乡6个保65个甲;百济乡11个保132个甲。区公所驻地那楼圩。(一说第四区辖6乡1镇:那楼乡、百济乡、新江乡、那礼乡、那路乡、光华乡和那楼镇)

民国36年(1947年),全县划分为60个乡(镇)620个保6125个甲。今那楼片区大部分地区属于那楼乡,那楼乡辖11个保128个甲。

民国38年(1949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粤桂钦邕灵边区建立民主政府——粤桂边区钦邕灵人民政府在那楼圩成立,辖原灵山县那楼等7个乡镇、邕宁县蒲津等4各乡镇及原钦县南荣乡。

那楼镇解放后

1950年初,邕宁、灵山解放,那楼乡人民政府成立。同年,成立灵山县那楼区人民政府。

1950年1月10日,上级又将原属灵山县暂时划给钦县(今钦州)管辖的灵西特区,包括那楼乡、那路乡、光华乡、新江乡、那礼乡、百济乡和华灵乡划归灵山县管辖,并取消特区名称,改名为灵山县第七区。

1951年6月2日又将第七区即那楼区划给邕宁县管辖。同年,邕宁县行政区划作调整,排序如下:一区驻蒲庙,二区驻四塘,三区驻八塘,四区驻伶俐,五区驻刘圩,六区驻那楼,七区驻新江,八区驻百济,九区驻那陈,十区驻苏圩,十一区驻那马,十二区驻吴圩,十三区驻老口,十四区驻心圩,十五区驻坛洛,十六区驻那龙。

1958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五塘、那楼、老口、吴圩、南阳、伶俐6个办事处;同月,又改为5个办事处,即蒲庙、那楼、五塘、吴圩、老口,并将全县244个小乡并为59个大乡。同年5月,改置后那楼办事处所辖乡及高级社如下(以下简称“社”);那楼(14社)、汉林(10社)、南阳(22社)刘圩(12社)、中山(22社)、红星(13社)、中和(12社)、河浪(10社)、百济(10社)、方村(11社)、镇龙(16社)、屯林(8社)、那里(6社)。同年8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办事处,成立那楼人民公社。9月,又改为跃进人民公社,辖原那楼乡、镇龙乡。

1984年又复那楼乡。

1987年,那楼乡分设镇龙乡。

1994年8月,那楼乡改为那楼镇,那楼镇人民政府成立。2005年3月18日,那楼镇划属邕宁区,辖1个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同年6月15日,撤销镇龙乡建置,整体并入那楼镇。镇政府管辖那楼、镇龙两个社区,坛墩、屯六、坛垌、那盆、中山、罗马、屯了、那文、那头、那旺、三江、那务、那利、河浪、华佳、屯良、那他、棠梨、那丰、那良20个村委会,有97个自然坡(屯),719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