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七年(1633年)乌拉特三部归附清朝,定牧界于大兴安岭南麓西拉木伦河一带。嗣后,从征明朝、察哈尔、朝鲜,平定腾机思叛乱,屡建奇勋。顺治五年(1648年)叙功,以鄂木布子谔班掌前旗,以图巴掌中旗,皆封镇国公;以色棱子巴克巴海掌后旗,封辅国公,各授札萨克,诏世袭罔替,是为乌拉特三公之祖。
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乌拉特三公旗从西拉木伦河西迁至穆纳山(乌拉山)一带驻牧,以加强边疆戍卫,乌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历史。三个旗县是同族关系不分界线,旗址在哈达门旧址。因为乌拉特前旗衙门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乾隆30年(1765年)乌拉特前旗的衙门迁到哈拉汗补隆(在后套地区属鄂尔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灭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后留下的)。
民国初乌拉特前旗隶属五原县,仍然是旗县并存,民国14年,在大佘太设立大佘太治局,民国20年改为安北县治局。
解放后1950年7月10日,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县委、政府成立。
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县并入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前旗的驻地迁到了新安镇,归河套行政区管,后来河套行政区改为巴彦淖尔盟。
1954年6月,撤消了绥远省(今呼和浩特),乌拉特前旗归内蒙古行政区乌兰察布盟;
1959年9月乌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迁到西山咀镇(古名叫钳耳咀,清朝后叫西山咀)。
1960年3月,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市,1963年11月又划归巴彦淖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