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的历史沿革

朱泾镇秦汉时属海盐县。南北朝梁武帝时先后属胥浦县和前京县;隋代属盐官县;唐初又属海盐县,其间三次归属嘉兴县。唐天宝十年(751年)从海盐县划出,归华亭县;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从华亭县分出,归娄县;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县,归金山县。

1997年撤县建区后属金山区。

朱泾在唐代已有集市,高僧兼著名词人船子和尚居此,后人为纪念船子和尚,建法忍寺。唐宋以来,中国高僧和文人墨客来朱泾寻访船子遗迹络绎不绝。元代建东林寺,皇帝赐住持元智为“

佛日普照大师”,并敕赐今名。由于两大名寺都在朱泾镇,因此名声大振,往来人流日多,经济更趋繁荣,元置大盈务(专管贸易、税收)。明清时期,手工纺织业盛极一时,为松江府纺织业中心的重要生产和集散地之一,中国闻名。清代和民国时期,米粮业和酒酱业颇有规模。

朱泾是浦南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元末,法忍寺、东林寺随同镇内不少房屋毁于兵燹;明代遭倭寇骚扰;清代,有清廷勾结帝国主义洋枪队镇压太平军之役;民国时期,发生北洋军阀齐卢之战等,都殃及朱泾,特别是民国26年(1937年),日军入侵,朱泾镇房屋被烧掉2460余幢,约占全镇房屋总数的70%。每次战后,朱泾人凭藉坚韧毅力,逐渐恢复。

朱泾人也在中国各地创业,创造了不少奇迹。明永乐年间,朱孔?amp;#91;擅长书法,被朝廷选中,成为因书法优秀而入仕第一人;明末,赵左和陈继儒(泖桥人,当时属朱泾),与上海县人董其昌同创“松江画派”,赵左还是“苏松画派”的首领;原籍嘉善魏塘,

,定居朱泾的沈道非是南社元老之一,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卫戍司令;民国24年(1935年),何宝山在中国运动会上勇夺万米越野长跑赛第一名;蔡振是中国水利部水文司司长;唐寰澄是当代中国桥梁著名专家;方仲静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4次夺冠;朱泾人和其他镇农民同创金山农民画和黑陶,蜚声国内外;残疾人庄国民和彭国强两人是中国残奥男子坐式排球队的主力队员。

朱泾人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日军侵华时,

黄伯惠为反对蒋介石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新闻封锁,毅然在《时报》显著版面印上“警告”两个大红字,以示抗议;他又为了不使《时报》的设备落入敌手,将印刷机器拆成零部件转移。朱泾沦陷时期,蔡家村、尹厍村的村民用斧头、木棍打死了妄图强奸妇女的日本兽兵。

朱泾镇在过去的230年间为金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都有较完备的设施体系,更有较高水平的人才以及管理经验。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社会财富,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朱泾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1999~2001年,朱泾经济小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连续3年排在金山区各镇前列;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资企业、镇属企业、民营企业三头并进;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已调整到48:

5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业业态布局日趋完善,已开设一批知名专卖店、连锁超市,市场繁荣,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镇总体规划、老城区改造、城南新区、滨江园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编修工作顺利进行,并已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和形象建设成绩显著,万安商业街、紫金广场、万安商业广场等重点项目已成为朱泾的标志性景观;老城区改造和城南新区开发稳步推进;城镇管理日臻完善;社区建设出现新面貌,规范居委会、村委会工作行为,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安定团结局面大好;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机构改革,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两个文明建设均出现新的面貌。

朱泾镇700多年的历史,演绎了无数的辉煌和曲折。建国后的53年,各级党政领导带领全镇干部和群众经过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5月,朱泾镇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中国重点镇,2006年被中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可以预料,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一个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必定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