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利塞膦酸钠的药理

利塞膦酸钠的药理

1.药效学

本药可与骨中羟磷灰石结合,具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在细胞水平,本药可抑制破骨细胞,后者通常存在于骨表面,但不具有明显的吸收活性。动物组织形态测定表明,本药可减少骨转换(活化频率,即骨组织重构部位被活化的速率)和骨再塑部位的吸收。

本药为第三代二磷酸盐,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强于第一代(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二钠)和第二代(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钠、二膦酸盐)药物,是帕米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的100倍以上,依替膦酸钠的1000倍以上。

2.药动学

本药口服后由上消化道迅速吸收,约1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单剂量给药:2.5-30mg,多剂量给药:2.5-5mg),吸收呈剂量依赖性。连续用药57日内可达稳态血浆浓度。本药口服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0.63%,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4%,平均分布容积为6.3L/kg,分布半衰期为1.5小时。本药不被代谢,也不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酶P450。大鼠和狗静脉注射单剂量本药后,吸收量的约60%分布到骨组织,其余随尿液排出,软组织分布极少;大鼠经多次灌胃后,有0.001%-0.01%分布到软组织。本药24小时内可随尿排出吸收量的约一半,未吸收的药物以原型随粪便排出。肾排泄率为80%,肾清除率为105ml/min,总体清除率为122ml/min。肾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而无剂量依赖性,肌酐清除率约为30ml/min的患者的肾清除率约减少70%。本药消除半衰期(代表本药从骨组织的解离速率)为48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