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少阳之邪,内犯于胃,胃失和降,寒热互结,中气受伤,脘腹痞满”等证所议。笔者于1999年1月~2005年1月以本方为基本方合方免煎剂治疗慢性胃炎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男68例,女8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5岁,病史最长40余年,最短2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
1.2 临床症状
胀满112例,嗳气79例,灼痛64例,恶心54例,呕吐31例。
1.3 胃镜所见
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及胃体见点状、片状红斑及充血斑,部分黏膜粗糙不平,有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慢性糜烂性胃炎见黏膜缺损凹陷性糜烂;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有胆汁黄染,幽门孔可见胆汁返流;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黏膜固有层,血管显露,黏膜变薄,多呈黄白或灰白色。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半夏泻心汤免煎剂(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专利号:ZL941143139,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基本方: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大枣、甘草。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平胃散治之,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干姜、大枣各1袋(按饮片常用量计算免煎颗粒,下同),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15天为1个疗程,服2个疗程;慢性糜烂性胃炎合乌贝散免煎剂,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乌贼骨、浙贝母、干姜、大枣、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歇5天;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大柴胡汤免煎剂,即半夏、黄连、黄芩、生大黄、柴胡、枳实、白芍、干姜、大枣、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15天为1个疗程,服2个疗程;萎缩性胃炎合黄芪建中汤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黄芪、桂枝、白芍、饴糖,干姜、大枣、炙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歇5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文献[1]、中西医结合文献[2]及电子胃镜图谱[3]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原病变完全消失,观察1年以上未见反复;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复查病变减轻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
2.2 治疗结果
治愈84例,占56%;有效51例,占34%;无效15例,占10%;总有效率90%。各型疗效比较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表1 各型慢性胃炎疗效比较 (略)表2 各型慢性胃炎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 (略)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医认为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不洁所致脾胃的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胃气上逆而致。脘腹胀满、嗳气、灼痛、恶心、呕吐或泛酸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属中医湿热等外邪范畴,当人体脾胃气虚,气滞血瘀、饮食劳损、内伤七情等因素,使胃黏膜受损伤时,Hp感染更为加重。本文所述各型胃炎的上述症状兼而有之,但一般而言,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以湿困中焦,气机不畅居多,以上腹饱胀、嗳气为主;慢性糜烂性胃炎以热邪壅滞,损伤胃络居多,以脘腹胀满、灼痛、呕吐为主;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胆火犯胃者居多,以嗳气、灼痛、口苦呕恶为主;萎缩性胃炎则寒邪客胃,血阻气机,中气虚损居多,以胀满、嗳气为主。
总的治疗原则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疏通气机,止呕止痛,调补中气,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独到之处,方用半夏和胃消痞除满,降逆止呕,干姜助半夏辛开散结和阴,黄连、黄芩苦降泄热和阳,清除Hp,党参补虚,甘草、大枣扶正祛邪,调和诸药。基本方合平胃散中的苍术、厚朴、陈皮对中焦湿重而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效。合乌贝散中的乌贼骨、浙贝母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有突出之功,合大柴胡汤中之柴胡、生大黄、枳实和白芍等有利疏肝胆,使胆汁下行,胆火不至于犯胃,亦可清除Hp,是治疗胆汁反性流胃炎的最佳选择。至于合黄芪建中汤的黄芪、桂枝、白芍、饴糖既可促进萎缩之胃黏膜生肌通络,修补中脏,又可达到大补脾胃之目的。
基本方和合方均用免煎剂,既方便患者,又可增强疗效,因为是单味药分开提取有效成分,比起不分升降浮沉一罐子煎要好得多,有的药微煎出汁,有的药久煎出汁,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7.
2 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
3 林三仁.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