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丁醇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合成抑菌抗结核药,有左旋,右旋和消旋异构体三种,右旋体对结核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其它细菌及病毒则无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主要是乙胺丁醇与二价锌离子络合,干扰聚胺及金属离子的功能,影响戊糖代谢和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的合成,从而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本药仅对各种生长繁殖状态的分枝杆菌有效,对静止期几乎无影响,对其它细菌及病毒也无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药浓度(MIC)5μg/ml,抑菌活性在pH6.8-7.2时最高,对耐异烟肼和耐链霉素的菌株亦有效。结核杆菌对本药可缓慢产生耐药,但联合应用其它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则可延缓和降低结核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此外,未发现本药与其它抗结核药物有交叉耐药。
2.药动学口服2-4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红细胞内药浓度与血浆浓度相等或为其2倍,并可持续24小时;肾、肺、唾液和尿内的药浓度较高;但胸水和腹水中的浓度则较低。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75%-80%。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除脑脊液外),不能渗入正常脑膜,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有微量。其蛋白结合率约20%-30%,分布容积为1.6L/kg。主要经肝脏代谢,约15%的给药量代谢成为无活性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给药后约80%在24小时内排出,至少50%以原形排泄,约15%为无活性代谢物。在粪便中以原形排出约20%。乳汁中的药物浓度约相当于母体血药浓度。半衰期(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8小时。相当量的乙胺丁醇可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从体内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