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的历史沿革

西周、春秋时期属齐地,邑名犁(犁丘、隰),因位于古漯水之南,故又名漯阴(今济阳西南约20公里处)。

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至漯阴县,属济北郡。

西汉,属青州平原郡。

东汉,公元52年(建武帝二十八年),改属青州平原郡济南国。

三国,漯阴县为魏地,魏废济南国为济南郡,漯阴县属济南郡。

西晋,仍属济南郡。

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政区变化无常,漯阴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有。

东晋,属济南郡。

南朝宋,公元455年(孝建二年)将原漯阴县和著县(今济阳县境西部)部分土地合并,取汉时东郡临邑县(今东阿)之名,侨置临邑县,属魏郡。至此漯阴县改成临邑县。北魏,临邑县属东魏郡。北齐,属济南郡。

隋朝,属齐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属谭州,贞观元年(627年)属齐州济南郡。

五代,属齐郡。

宋朝,属京东东路济南府。

金时,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太祖铁元年(1206年)属山东东西道济南路。1235年属河北道河间路。1253年属济南路。1266年属河北道河间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山东省布政司济南府。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高唐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还属济南府。

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山东省分4道,临邑属东临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直属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查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临邑城被日军占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城内设日伪临邑县公署属惠民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路军来到临邑县境开展抗日斗争,建立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鲁边区第二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先后将县属大部分地区划归平禹、齐临、济阳、匡五各县,县城东北局部地区归新置临北办事处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撤销临邑县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八路军解放临邑城,恢复临邑县制,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专区改属洛北专区,临邑县隶属洛北专区。